摘 要:優化數學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一直以來的追求,提出借助微課,充分發揮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微課的實踐研究,結合實例分析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數學教學;課堂
一、數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但我們的數學內容相對而言比較抽象難懂,而一堂課45分鐘,往往教師是“領銜主演”,少數學生是“友情客串”,多數學生是“觀眾”,會導致學生精神不集中,教學效果差,甚至出現課堂紀律不好管理。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老師應當承擔起怎樣的責任?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普遍適用嗎?教學的實質是消極的信息傳遞還是積極的教育性交往?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學活動設計還是復述教材?教師應怎樣對學生做反饋和輔導?
二、微課有何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隨著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類的傳播活動已經進入微時代。微時代是以信息的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綜合運用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多種呈現方式,通過新型的、移動便捷的顯示終端,進行以實時、互動、高效為主要特征的傳播活動的新傳播時代。2009年微博的出現在我國迅速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微”運動,拉開了“微”時代的序幕。在這個忙碌而快節奏的時代,微型文化的影響和作用必然有其一席之地和獨特之處。
三、微課在數學中的實踐
1.微課能更好地設置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需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情節,誘導學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趣中質疑,疑中生思,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利用微課把理性的傳授與聲、色、形等融為一體,形成生動、活潑、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以前要利用網上的一些視頻需要下載,剪輯起來也不是很方便,有了微課軟件,可以根據自己所需很方便地制作微課。在數列規律探索課上,我利用電影《神秘代碼》中的一段視頻,熟悉親切的情景,最后畫面給學生視覺上一個很大的沖擊,營造出的懸疑氣氛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微課能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
按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做到面面到位,層層深入。通過數學課堂講解有時因為涵蓋知識點又比較多,要想將每個知識要點都給學生講解透徹,但理論知識講解太多又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后就會造成只有一部分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而另外一些學生根本不理解,教學效果比較差。課后學生很少愿意去問老師。所以利用課余時間將每個知識點的精華內容制作成相應的微課,將其上傳到網上,利用這個平臺,學生可以利用晚上時間進行預習,上課前,也可以進行觀看,如果遇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時,還可以重復或暫停播放微課。比如,把例題講解過程制作成微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重點、有選擇地看相應的微視頻。這樣一來,能很好地讓一部分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很好地實施分層教學,從整體上提高教學效果。
3.微課能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
如果不將教學難點細分,則會使學生知難而退,所以我們就將微課引入,先將它們的知識點分層講解,因為微課不但可重復、暫停播放視頻,而且還將知識點分精、分細來制作而成。比如,在講《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一課時,如何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的聯系,我制作了一個微課,在微課中我把兩者從形式上對比,找出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再利用二次函數的圖像,數形結合地加以表示。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從而很好地突破了難點。在制作微課中教師要注意不斷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它對學生日后的探究性學習也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吳秉健.新媒本聯盟對未來教育技術應用的十大趨勢展望[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作者簡介:戴青堯,男,1983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淮安市西宋集鎮湯集九年制學校,研究方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