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
摘 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從中受益。”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音樂課堂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進而,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獲得健全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個性發展;觀念;歌配畫;表演情境;師生關系
小學音樂課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而且,對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音樂素養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更新教學的觀念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的課堂注重的是整體化一,“一刀切”的模式使學生的個性被逐漸磨滅,嚴重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從以往的過于“公平”的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樹立自我發展的意識。同時,我們還要豐富教學內容,不僅要教會學生唱,還要教會學生“欣賞”“創造”“識讀樂譜”“演奏”等等,進而讓學生在個性化發展的過程中,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搭建歌配畫平臺
所謂的歌配畫是指將歌曲和繪畫結合起來,目的是讓學生在欣賞、傾聽的過程中尋找繪畫素材,然后,自主動手去將自己想象中的畫面描繪下來,或者是自己通過收集選擇出合適的圖片,并說明自己的理由。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且,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要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音樂課,并自主去感受音樂中呈現的畫面,進而為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做好鋪墊工作。
例如,在教學《嗯嘿呀》時,這是一首勞動號子,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勞動的場面,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用心聽,去感受朝鮮族人民勞動的場面。然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自主搜集與這首歌相關的資料,或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己在聽到輕快的旋律后,腦海中展現的畫面用筆畫下來。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繪畫能力,所以,不做統一要求,但是,每個人都要給歌曲配畫,這樣一來能夠展現自己的個性,二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創設表演的情境
創設表演情境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表演情境,以促使學生在形象的表演情境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同時,也讓學生在詮釋角色的過程中,使創造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例如,在教學《兩只老虎》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在授課的時,我選擇了表演情境,對于這首歌來說,學生并不陌生,應該說在各種視頻中都看到過各種表演的版本,所以,在授課時,我引導每個學生都進行表演,表演要帶有自己的個性,這樣的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而且,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構建良好的關系
輕松的環境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反之,則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營造輕松的課堂環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走進音樂的殿堂。所以,我們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總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改基本理念,并從多角度入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找到自我發展的空間,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趙凌淼.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5).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