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對小學階段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現狀進行闡述,說明小學階段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接著就如何在小學階段教育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給出三點建議,認為教師以身作則、利用藝術教育的多樣化弘揚傳統文化、進行生活教育,都是比較有效的方法;最后,分析了弘揚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夠為小學教育的發展提供幫助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文化教育;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人們在日常的勞動和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升華,是社會習俗和民族精神的結合,也是民族心理的表現方式。傳統文化擁有強大的生命力,不僅代表了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還與當今的文化相契合,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與現代尊老愛幼的精神文明風尚一致,也能通過父親節、母親節等節日形式體現。
一、小學階段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1.在德育教育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在我國小學教育中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是目前小學教育中的一個主要議題,各小學使用各種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弘揚教育,在德育教育過程中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形式,即教師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以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宣傳為教育手段,通過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自然形成美德。
2.課堂教學中體現出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是目前小學教育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另一個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學內容的安排,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宣傳,還有些學校專門開設國學課程,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門學科,對學生進行專門教育。
3.小學階段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在中國人的一言一行當中,蘊含在中國的文化典籍和日常生活當中,“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九九重陽登高思鄉之情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完滿和雋永都在古代詩歌中體現;人們在清明節時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在端午節時回味古代詩人的情懷,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展現。但小學階段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卻顯得過分“刻意”而并不重視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久而久之,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成為一門學科,而并不是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教育。
二、在小學教育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
1.教師以身作則展示中國傳統文化
在小學教育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對于小學生來講,教師是他們生活中重要的“權威他人”,心理學研究顯示,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尊重程度甚至超過父母,因此要使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里盛行,則學校教育的主力——小學教師,其群體本身就應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學校應加強教師的師德和師表管理,鼓勵教師以身作則,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如,鼓勵教師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研讀,并組織教師學習和討論在教學中能夠用到的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并且研討應用方法;嚴格規定教師在校的行為舉止,務必使教師本身做到行為禮貌、舉止得體,禁止教師在校吸煙、飲酒,給學生作出品德修養榜樣;指導教師在與學生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的弘揚從校園延伸到家庭中去。
2.利用藝術教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很多中國傳統文化都包含在美術、書法、音樂等藝術作品當中,因此,通過藝術教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小學教育值得應用的一種方式。學校可以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藝術類教育,如,在美術課上開設國畫藝術作品賞析和作畫專題課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愛上中國傳統文化,主動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又如,組織學生參觀音樂展,使學生在民族音樂表演現場感受到傳統文化之美;另外,藝術學科的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班級活動中,幫助學生編排在班會上表演的傳統民族舞蹈、教學生演奏中國傳統樂器,使學生在實際應用音樂的過程中體會音樂和舞蹈中蘊含的傳統文化,獲得關于傳統文化傳承方面的認知和感受。
3.利用生活教學弘揚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之一,學校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將知識實踐于生活,因此,要在小學教育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就不能將課堂局限于學校,而應該以活動的形式進行課堂拓展,使學生通過活動對傳統文化進行理解和感悟。另外,學校還應該積極與學生家長交流,請家長在日常教育過程中多提及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方面,如,“食不言、寢不語”的生活習慣教育,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三、在小學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
1.學生能夠盡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傳統文化教育中蘊含著許多哲理性教育和個人修養教育,如,“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諾”展現了誠信的重要性;“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展現了友誼對人生的重要作用;《三字經》以朗朗上口的韻律闡釋了做人的基本原則等。很多專門的傳統文化教育機構宣揚“讀經三年終身受用”,雖然具有做推廣的夸張性質,但學習傳統文化對學生品德修養發展的影響,確實是能夠持續一生的。
2.學校教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必然不是那些刻板、老舊的方法,單從教育過程來講,學生能夠提起興趣,學校教育也更加高效;另外,傳統文化教育蘊含在語文知識教學當中,則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行為本身產生新的認知——在校學習并非單純的知識、能力學習,也是傳承文化、承擔社會責任的過程。有了這種認知,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會發生改變,學校教學的效率自然會提高。
3.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實現學校教育的社會職能
雖然小學學校教育處于我國學校教育系統的初級階段,但小學教育所面臨的卻是學生畢生發展的關鍵期,因此,小學學校教育的效果將影響到學生成為社會人之后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作用。如果學生能夠在小學階段接受到比較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則學生的品德修養更高、價值觀建構則更為合理,當他們成長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之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也是值得期待的,因此可以說,在小學教育階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實現學校教育的社會職能的過程。
綜上所述,我國小學教育階段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傳統文化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以及傳統文化的實際表現形式來看,小學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強調教師以身作則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藝術教育、生活教育等方式去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并實現學校教育的社會職能。
參考文獻:
[1]葉小鋼.完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關鍵在于美育[R].中國藝術報,2014(03).
[2]李季萍.傳統節日文化在小學教學中的意義及應用[J].2013(27).
作者簡介:姚海蓉,女,1969年出生,本科,就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興慶區第十二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