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于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學要求。其要求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育主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和實踐,以教育教學為根本,實現教育教學的真正目的。在小學教育中,對于小學拼音教學需積極重視關注。在義務教育的不斷引導下,積極探討現代小學拼音教育教學過程中呈現的現狀和引發的思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拼音;教學
一、緊抓教育教學技巧,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拼音和字母
拼音作為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漢語、認識漢字的重要基礎。對于義務教育下的小學來說,需從學生的基礎學習抓起,讓學生對現代漢語有真正的了解,讓學生對漢字有學習的興趣。從近幾年的義務教育教學呈現的發展趨勢來看,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下降20%,僅學生的自制能力就下降18%。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從多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讓學生學習更自然、舒適。
例如,教師在講字母拼音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字母的發音和變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或口述等方式向學生展現拼音的學習技巧。字母“a、b、c”表達的意義,用有趣、生動的形式展現在課堂上,讓學生在記住形體式的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拼音和音節字母,使學生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下,積極參與學習和思考,實現現代小學學習和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教學
一年級的學生總是對外界以及不熟悉的事物充滿了興趣,這就容易使學生上課不集中。但其實出現這樣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講課的枯燥以及教育課堂的不生動,這就使學生很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思考。研究表明,對于孩子的眼睛和思維的沖擊,色彩畫面對孩子的視覺和思維沖擊大約占50%,聲音大約占其30%,數字和文字約占其10%,其余因素占其10%。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使教育模式與學生自身現狀相協調,教學方法與學生學習程度相結合,實現拼音教學在學生內部的真正有效開展。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可以結合學生好玩的天性,在學習完一些拼音的基本知識后,進行一些簡單小游戲,讓學生參與其中來實施教學。教師可以在學習完相關的拼音知識后,將拼音和字母用卡片或圖畫等形式隨意排放在畫好的大樹、松鼠等物體上,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參與游戲,像“在大樹上摘蘋果”“給小松鼠加上眼睛”等等方式讓學生真正有機會參與其中,既能滿足學生玩游戲的興趣和激情,又能鍛煉學生的自我動手動腦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拼音的學習和思考,實現學生學習和能力的提高。
三、積極創造情景意境,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拼音學習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過多的沒有具體看得見的事物對他們來講理解起來都是困難,他們要學、要理解的東西還有許多,教師應該積極地在課堂上、在教學過程中呈現和描繪簡單的場景,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實現學生拼音音節的巧妙運用。
例如,在進行拼音講解時,教師在講相關的拼音音節時,可以引申為“爸爸和媽媽帶著我一起去花園采花”讓學生找出相關的音節“b、c、g、y”等,或者通過圖片創造情景,拿“花、樹、草”等圖片來呈現,讓學生自主進行情景創設,使學生自己嘗試理解和學習。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拼音音節產生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思考。
總之,拼音作為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現代小學的孩子們來說,拼音就是他們認識和了解社會和生活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漢字所包含的文化韻味都是深奧和難以理解的,需要更多簡單的拼音的理解和掌握。隨著現代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相信學生也將會在教育教學的不斷熏陶和幫助下,積極地充實自身素養和文化,積極踏上發展的前沿。
參考文獻:
馮文和.根據兒童心理特點進行拼音教學[J].寧夏教育,1990(Z2).
作者簡介:余佳佳,女,1985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齊賢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