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由來已久,高效課堂呼聲又起波瀾,教師要努力地尋找最有效的高效課堂模式。針對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導學案的編寫,從教材、生活、學生三個角度,全方位地闡述了如何編寫優質的導學案,并從形式、內容、方法上予以突破,以此來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導學案;編寫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效課堂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教學模式已逐漸滲透到更多的教學領域,但無論是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還是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或是遼寧沈陽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系統和“124”模式等,課堂上都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這些高效課堂都力求讓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最充分的發展,讓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得到很大的提高,進而使學生能夠得到高效發展。由此可見,高效課堂一定是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結合,而要取得這種效果,就要把好課堂第一關——導學案的編寫。
古語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高效課堂上老師要完全操控好一堂課,導學案的編寫就成了課堂教學實施前的關鍵環節。在導學案的編寫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實際,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教材
切合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根據具體情況對課本內容刪減、合并、重組。學案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導學案的編寫不是對教材內容的簡單羅列,而是要求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通讀、熟識,對照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緊扣考綱,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因此,就要合理設置學案知識點和導學案欄目,如設置“學習目標”“重難點”“學習方法”“合作探究”“課堂達標”等欄目,各個環節的設計均以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為基準,具體落實各章節學習目標。學案內容要呈現思維梯度,但不能僅局限于教材內容的填空、習題的堆積,比起學生一看就能明白的內容,告訴學生一些課本上沒有出現的,但是做題時又會遇到的相關知識,會更有意義些。
二、關注生活
導學案的編寫要切合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能體現跨學科的滲透,給學生留有創造性學習的空間,要廣泛地聯系社會生活。學案要從有利于學生操作的角度思考創作,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現在的生活、真實的生活和可能的生活為基準,通過生活事例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從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提高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新知識內化為學習能力。
興趣是課堂最好的燃料。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導學案的編寫上就要添加一些我們所關注的、重要的、有影響力的生活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興趣的學習才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才能挖掘學習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其參與其中,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關注學生
關注每一位學生,這是實施高效課堂的根本。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再好,老師講得再精彩,如果學生不能真正地參與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課堂。回顧我們的課堂,也許回答問題的更多的是中上層學生,所以中上層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而我們的學困生相反就變得無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老師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課后老師還要花更多的時間來輔導學困生。教師越逼得緊,學生越不想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高效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應從關注每一位學生開始,承認其基礎的差異,讓他們在參與中學習,在肯定中學習,在教師的鼓勵聲中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
在導學案編寫中我們要合理設置教與學的環節,教師適時點撥,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課堂檢測中涉及的重難點問題和注意事例等要及時指出,積極督促學生及時有效完成學案,合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每項題目設置上都要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參與度,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探究,其導學案的題目設置要體現階梯式、層次性,難易滲透推進,這樣就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了一定的思考空間和展示機會,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課堂上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這樣的課堂就是和諧的課堂,老師樂教,學生樂學,也是促成師生共進的課堂,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戴虎.實施導學案引領打造高效課堂[J].教育革新,2014(02).
作者簡介:張紅利,女,1979年8月生,本科,就職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紫荊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政治。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