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靜
摘 要:為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力度與授課有效性,闡述了高校音樂欣賞課程開展的實際性意義,對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從教學目標、參與力度、學生興趣的激發以及師資隊伍的培養方面對音樂欣賞課程中應該合理應對的關鍵性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學 ? 欣賞課 ? 課程安排 ? 完善策略
高校學習生活對于高校學生文化水平、自身內涵的塑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社會在不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對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過程中不僅應該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還應著重對自身品味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眼界的開闊性進行提高,從而使自身更能適應時代整體的發展。音樂作為陶冶情操、傳達情感的重要工具,其在高校中作為欣賞課程進行開展,對于學生的整體素質教育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音樂欣賞課程在高校中的開展力度逐漸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學生的素質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音樂欣賞課程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有待解決。本文從音樂欣賞課程開展的意義出發,對其開展的現狀及關鍵性問題進行了討論。
一、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課程開展的意義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應著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展開培訓,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便是綜合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在普通高校中開設音樂欣賞課程,其目的不在于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而在于對學生審美、品味、思維等能力的培養。學生能過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與品味,從而能夠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類型音樂人所要表達出的內心情感,從而使學生建立一種積極向上、善于思考的學習生活環境。
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意義,具體可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培養高校學生健康的心理以及高尚的情操
在音樂的產生過程中,凝結了作者豐富的人身經歷與情感。因此,高校學生在欣賞課程的開展過程中能夠體會到不同音樂家的特殊情感,體會到音樂人靈魂深處中的喜悅與悲傷。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除此之外,音樂本身能夠對個人的情操起到一定的陶冶作用。音樂欣賞課程在高校中的開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維護作用。
2.從音樂的角度提升高校學生的審美、品味能力
音樂藝術的功能除了可以使高校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之外,還能夠對其審美與品味能力起到改善的作用。高校學生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幾乎占滿了其所有的時間,他們很少有機會對自身的品味與審美能力進行訓練。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們通過聽覺上的美的享受,從而達到精神上的愉悅,并最終使自身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聆聽一首積極健康的音樂能夠使人心情開朗,并對人的心靈起到凈化作用。在如今學習壓力、工作壓力以及社會壓力逐漸增大的今天,高校學生更需要這種能夠在其內心留下積極向上作用的藝術方式。
二、現階段高校音樂欣賞課程開展狀況
雖然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已經有近40年的歷史,但其在高校中的開展力度仍然有待提高。通過調查可以發現,部分高校中仍然沒有開展音樂欣賞課程,取而代之的是無窮無盡的專業課程與基礎課程。這種課程設置方式使學生長時間處在一種壓抑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效果也難以得到提升。
就已經開設音樂欣賞課程的高校而言,通過多年來的努力,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效果已經得到了較為明顯的體現。但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有待解決。
1.高校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
高校音樂欣賞課程開展的目標應該放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方面,而不應該放在對學生音樂知識強調方面。就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而言,其教學的目標始終不夠明確。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一般習慣性從高校學生的音樂知識出發,往往把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的過程復雜化。目標的制定是教學課程得以合理開展的基礎。由于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目標制定不明確,致使音樂教師授課方式較為混亂。部分教師沒能將有限的課時充分地利用起來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而將重點放在了對音樂本身的講授上,這樣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無法提高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2.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手段與內容較為單一
就目前高校音樂欣賞課開展情況而言,音樂欣賞課的授課形式一般以教師對基礎知識進行講授,然而進行音頻、視頻音像的播放為主。往往在課程中,教師僅僅以播放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與聆聽音樂,而缺乏對學生進行詳細的音樂講解,讓學生了解到音樂所要表達出的更深層次的含義。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無法真正聽懂音樂所要表現出來的情懷。而就教學內容而言,在音樂欣賞課程中聆聽的音樂的范圍仍然較為狹窄,缺乏廣泛性。而在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各種網絡資源也被引入到音樂欣賞課程中來。教師唯有對課程教學的素材進行優選,才能真正提高課程的授課質量。
3.高校音樂欣賞課程課時安排不合理
課時的問題是除基礎、專業課程以外的其他藝術、體育類課程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音樂欣賞課程本身的性質而言,它不可能像基礎、專業課程一樣,占據學生大部分的學習時間。但部分學校分配給音樂欣賞課程的課時少之又少,從而使得音樂教師根本無法對音樂課程進行系統地開展,從而導致了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缺失。另一方面,就教師自身的課程掌控能力而言,教師缺乏在較短課時內對音樂欣賞核心內容進行教授的能力,這也是音樂欣賞課程有效性有待提高的關鍵。
三、音樂欣賞課程開展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通過對現目前我國高校音樂欣賞課程開展現狀進行分析,在開展過程中,應對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進行著重注意,以提升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有效性。
1.將教學的目標由應試教育改為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是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這種教育方式在基礎課,甚至是專業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十分常見。由于教學氛圍的影響,應試教育已經成為了現目前我國高校中普遍的教學方式。而對于高校音樂欣賞課而言,應試式的教學方式對于相應課程的開展作用甚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的目的應該放在對高校學生的素質教育方面。切實提升高校學生在審美、品味、創新能力以及思維方式方面的能力,才是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目的所在。
2.首先應從數量上對音樂欣賞課程的參與人數進行改善
音樂欣賞課程在高校中的開展力度仍然有待提高。要提升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力度,必須先從參與音樂欣賞課程的人數上入手,并對其興趣進行合理的激發。高校音樂欣賞課程一般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開展的。因此,課程的音樂氣氛應該更勝于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在良好的音樂氣氛的烘托下,參與音樂欣賞課程的學生數量會不斷增加,再加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高校學生興趣的激發過程,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力度便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課程開展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由于高校音樂欣賞課程在課時上的限制,教師往往不能較為系統性地對整個音樂的知識進行講授,這就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對相關的知識進行自我學習。自主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激發。高校音樂欣賞教育的重點不在于對學生音樂專業知識的教授,而在于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因此,教師不必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較為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方面,而應注重在課堂中和學生的互動、精選教學內容并以較為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在音樂欣賞課程中壓力得到釋放,并對音樂產生一定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能夠做到自主地對音樂進行學習、領悟與創作,這對于其綜合素質的提升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4.教師自身的素養直接決定了課程的開展效果
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與音樂素養是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能夠將音樂欣賞課程的重點傳達給學生的重要的因素所在。教師的教學素養決定了教師在音樂欣賞課程開展過程中能夠表現出來的教學才能。優秀的教師能夠結合課時的特點,以相應的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授,讓學生大體上明白課程的核心內容。而對于音樂欣賞教學本身而言,教師的音樂素養直接約定了教師在課堂中的魅力與掌控程度。音樂素養較高的音樂教師在課堂中更能夠了解學生應該對什么類型的音樂進行欣賞,并能夠憑借自身的音樂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因此,高校應對具備良好教學素養與音樂素養的優秀人才進行引進。而對于其他音樂教師,應以培訓的方式對其教學能力與音樂能力進行提高,使其能夠適應新形勢下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要求,從而使高校音樂欣賞課程能夠順利、有效地展開。
結語
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提高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開展力度與授課有效性,論文闡述了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欣賞課程開展的實際性意義,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以及課時安排方面對高校音樂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音樂欣賞課程中應該合理應對的關鍵性問題進行探討。成果有利于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推廣。
參考文獻
[1]萬光明,萬道明. 論高校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理念的創新[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
[2]李廣君. 大學生音樂欣賞課程的開設之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09(5).
[3]陳慶芳. 淺談綜合性大學音樂欣賞課程之教學改革[J]. 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4(5).
[4]李特. 對普通高校音樂欣賞課程的幾點思考[J]. 才智,2011(29).
作者單位:赤峰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