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定南 陳燕春
摘 要 今年6月全國職教工作會議勝利召開,這對我們職業學校來說無疑是受到了極大的鞭策和鼓勵,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產業調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成為職教人必須直面的問題。我校道橋專業通過近幾年的實踐與探索,逐步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我校特點、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辦學之路,特別是在強化學生技能、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等方面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
關鍵詞 強化技能 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2010年我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實訓基地”被江蘇省教育廳批準創建江蘇省中等職業教育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2011年“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實訓基地”又獲批中央財政支持及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專項經費支持。四年來,實訓基地已初步建成13個實訓中心,建筑面積達4000余平方米,實訓設備達380余臺(套),設備價值700余萬元,實訓設備已經基本滿足學生實習分組的要求,實訓的環境條件已經得到了明顯改善,學生各項實訓技能有了較大的提高。深層次開展產學研結合、建設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與企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合作的條件日臻完善,我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
1 突出重點,分批建成滿足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需求的實訓基地
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實訓基地建設主體多元化。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學校、合作企業共同參與實訓基地建設,合作資源豐富,社會影響力大,輻射能力強。實訓基地建設根據項目建設目標的要求,以及路橋建設專業發展的需求,充分利用投入的資金,突出重點,有計劃分批建設實訓基地,并在建設期限內完善實訓基地的功能,提高了實訓設備的使用效率。目前建成了道路建筑材料實驗實訓中心、工程測量及施工放樣實訓中心、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樁基及橋梁工程檢測中心、工程造價及公路CAD實訓中心、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實訓中心、工程繪圖實訓中心、巖石標本及路橋構造仿真實訓中心等十多個校內綜合實訓室和室外現場檢測實訓區。
實訓基地建立健全了對實訓指導教師和學生的管理考核機制,基地管理規章的制定,從規范、質量、安全、實用、效率等方面重點考慮。以施工現場的生產要求來組織指導實訓,嚴格執行交通部頒各類規范與標準,培養學生的工程質量意識,切實把職業素養的修煉融合到實訓的全過程之中。嚴格儀器設備的采購、使用、管理、維護、保養,提高實訓效率,以節省資金、降低成本,增強實訓教學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建成的實訓基地與交通土建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相配套,確保了每個職業技能模塊均有真實職業氛圍的生產實訓崗位,能給學生提供“實戰”環境,提供一個專業知識整合和應用的過程,使生產型實訓項目比例達到80%以上,試驗項目開出率達到100%,畢業生“雙證率”(技能等級證書和畢業證書)達到100%,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2012屆和2013屆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兩年達到100%,由于我校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扎實的專業功底,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深受企業好評,部分學生已經成為工程項目負責人或技術骨干。這都充分凸顯了實訓基地建設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發揮出的突出作用。
2 優化配置各專業實訓資源要素,建成開放、共享型高職實訓基地
(1)學生實習實訓功能。學生實習實訓功能是校內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主要為學生提供職業基礎技能、職業核心技能和生產性實訓在內的實踐教學條件。建設管理過程中首先完善該基本功能,為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基本保證。通過跟蹤行業動態,構建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完成生產與實訓相結合的教學功能,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有效轉化為應用能力。
(2)實訓基地的軟硬件資源與社會共享功能。面向江蘇地區、輻射長三角,實現與合作的50余家交通類施工及監理企業共享,承擔合作企業簽約的學生技能培訓和企業員工的技能培訓。同時實訓基地內的全部資源與校內其它相關專業及無錫市相關職業院校相近專業實現實訓資源的共享。配合學校專業群建設,完成各個專業的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實訓任務。實訓基地利用業余時間面向學生和教師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40小時。
(3)職業技能鑒定功能。校內實訓基地除完成學生實習實訓外,還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先進的軟硬件條件,并創造各種有利條件,拓寬職業技能鑒定的種類與鑒定對象,不拘泥于原有的測量中級工和高級工,而面向學生和社會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服務。
(4)社會培訓功能。社會培訓功能除滿足本校正常實訓外,為滿足社會的需求而有針對性開展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質訓練。社會培訓功能有利于職業院校發揮出服務社會的功能,與地方的經濟發展相融合,為地方經濟的發展作貢獻。在原有的工程測量中高級工的培訓以及公路工程監理員上崗培訓基礎上,再拓展如交通部、建設部的試驗員資格考試培訓,建造師考試輔導培訓,建筑五大員培訓輔導等。
實訓基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為無錫及周邊地區交通建設從業者提供多種形式的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機會,近兩年對校內外共開展了測量中級工培訓444人次、測量高級工培訓244人次,公路工程監理業務培訓324人次,建筑五大員培訓120人次,路政執法管理人員專業基礎知識培訓50人次。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
3 以行業為依托,走校企合作發展道路
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充分整合了政、產、學三方力量,促進了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的形成。實訓基地組建了由江蘇交通職教集團、學校、企業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會,制定了理事會章程,規定了各合作方的權利、責任、義務,確保校企合作不流于形式,并且向深層次發展。實訓基地的建設和規范運行,為江蘇省交通建設企業培養技能型人才,同時也充分激發了企業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實訓基地依托行業企業、服務社會,加強校企合作。校企雙方按合作共贏原則簽訂共建協議,共建實訓基地,共同開發實訓項目,充分利用行業與企業的資源,使項目更貼近崗位實際應用。一方面為企業培訓職工提供技術服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特有的企業文化和身臨其境的實戰工作環境,提高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職業文化素質和對工作環境的適應勝任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就業崗位。以行業企業為依托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也便于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實現學校和企業的互利共贏。在確保校內實訓項目順利完成的同時,充分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向施工企業、監理公司、科研單位開放,發揮出實訓基地最大的社會效益的經濟效益,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教師,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提高學校對社會的輻射功能。形成依托行業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的良性發展道路。由多方人員參與,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研討,來規范和推動產教研結合的校企合作方式,真正使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行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開拓了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無錫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江蘇中設集團、無錫路橋集團、宜興路通交通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蘇州路達監理咨詢有限公司、常熟路橋工程有限公司、鎮江興達工程有限公司等20余家校外實訓基地。滿足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要求,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建立和完善校外頂崗實訓全過程監控與管理機制、校企合作的網絡平臺、校外頂崗實訓的考核方法。
4 開展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研究與實踐
(1)理論研究。開展了全國交通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與研究”重點課題研究、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基于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機制研究”的課題研究。通過研究探索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模式及運行機制,不斷完善校外頂崗實習的管理,使校內生產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實踐探索。依托無錫恒昶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創建了無錫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政公用事業有限公司先鋒路I標段的工地實驗室、連云港新沂河特大橋工程、啟東丁倉港路北延段工程等生產性實訓基地,同時承接了學校校園道路改造監理、學校運動場建設的監理等項目。通過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承接項目,標志著專業群實訓基地對接企業生產服務現場,深化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創新實訓基地運行模式,提高實訓教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學校創收達100余萬元。
隨著全國職教工作會議的勝利閉幕,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給職業教育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如何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調整中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職業學校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在強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不斷優化實訓方案、建設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和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校企合作方面,我們將不斷地努力和探索,努力為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丁金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2).
[2] 王貞.職教產學結合與行業資源利用模式研究[J].管理觀察,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