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靜
摘 要:高考英語變革,導致高校英語教學將面臨新挑戰。高職院校教育模式的選擇深受“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主要目標的影響。在“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英語教育教學改革要實現英語教學與職場應用相結合的目標,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高考英語;高職英語;職場英語
基金項目:本課題獲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全國職場英語考試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資助
1 引言
近期,教育部已制定完成的高考改革的總體方案備受矚日,尤其是有關外語考試的改革全國多省也推出了高考英語改革的多項措施,高考英語將實行社會化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實行一年多考。英語分值也由150分降為120或100分。高考是最強有力的指揮棒,英語分值的減少,意味著在中小學,英語教學所占的份額就有可能減少。部分學生也會因為英語考試地位的下降而放松學習要求,學生的英語水平將會大大降低,這會嚴重影響他們在大學里的后續英語學習。
2 高職英語教學引入職場英語的必要性
在高等職業教育這個大的環境下,職場英語教學是當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產物。語言的教學就是以學以致用為目標,職場英語就是培養學生在以后職場所需要的一些日常交際英語,構建以職場為導向、以交際英語為主體的課程模式。高職的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薄弱,我們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場交際口語,培養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解決以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的教學定位是很準確的,也凸顯了課程改革的緊迫性。
3 高考英語改革語境下的職稱英語教學改革
3.1 實現公共英語教學環境與職場環境相結合
高職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強調實踐與教學相結合,這也正是“工學結合”理念的精髓所在。公共英語教學也需要為學生提供實踐訓練的機會和場所,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可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提供實踐機會。教學過程中可與具有外事業務的或者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共同建立英語教學實踐基地。通過與企事業單位共同協商、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時問和內容,為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的培養提供條件。
在校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來播放與教材配套的職場英語影音材料。通過為學生打造立體多維的英語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真正的職場英語氛圍,從而改善英語教學的實際效果。
此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當將課堂教學與企業需求相結合,使公共英語教學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根據企業需求設定英語應用水平標準,并據此設定教學計劃與授課內容,有目的的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課堂教學活動應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活動又應該超前于企業需求。盡可能縮小教學活動與職場需求之問的代溝,才能盡量使學生掌握具有時效性的專業英語知識。
3.2 實現高職公共英語教材內容與職場內容相結合
現有的高職公共英語教材的編訂往往忽略學生的專業背景和職場需求的相關內容。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教材的編訂應以學生專業特點和職場應用為藍本,加入更多的專業英語內容以及實用的英語基礎知識,確保專業性與實用性相結合,以提高學生職場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為出發點。
(一)分專業進行英語教材的選擇
不同專業的學生使用不同的英語教材。因材施教,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以專業為劃分標準、以其職場需要為中心,設計教材內容。以實用、夠用為基本原則,把專業背景做為教材的選擇依據,能夠有效提高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質量。團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對于職業發展的必要性,刺激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二)強調專業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高職教育應當以就業為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職場適應能力。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也應當以此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交際溝通能力,從根本上改變高職大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并且,不同的專業對于英語能力的需要也大不相同,因此,英語教學要考慮到專業的差別。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選擇合適學生專業需求的教材,著重培養其專門的語言應用能力,強化高職教育的職業化、專業化特點。教師也應當保證學生具備基礎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這樣有重點、有目的的培養,才能夠充分實現公共英語教學的價值,提高公共英語教學的質量,保證學生英語基礎應用能力的提升。
3.3 實現高職英語能力考核方式與職場評價方式相結合
現有的高職公共英語能力考核的方式仍以考試為主,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工學結合”的背景下,學校應該以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為依據,采用科學的、綜合的、有針對性的評價方式進行考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活動中采取多元化、多樣化評價方式,才能充分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例如,以英語朗讀、辯論等。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掌握,更能運用這些英語基礎知識。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制定評價方案,由企業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進行評估,不僅能夠豐富英語能力的考核方法,還能加深學生的職場英語體驗,使英語教學活動更具實踐性。
實用、夠用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高職英語教學活動應當開發具有專業針對性的、能充分體現學生基礎英語的能力和職業能力的等級考試。將專業能力評價和英語證書相結合,才更能體現高職英語教育職業性和專業性的特點。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等級考試的同時,還應重視學生實際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英語學習的層次和水平,從而避免使英語教育淪陷到應試教育的惡性循環之中。
4 結語
當前我國高職界流行的無論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模式還是“行動導向”項目課程體系構建模式都強調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和職業崗位要求的結合。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崗位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偏差。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從深入分析和了解畢業生工作崗位需求入手,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改革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真正能派上用場的知識和技能。由此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強化英語語言基礎兼顧服務專業。
參考文獻
[1] 戴嶺. 職場英語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成效[J].英語廣場,2015(7)
[2] 姚海燕.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與職場相結合的幾點思考[J].職教通訊,2013(29)
[3] 馬建平. 高考英語改革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