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丹
摘 要:敬語表現在人類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表達人們相互尊敬的心意。在語言學教育中,根據不同思維來理解日語中的敬語,并能根據具體場合應用,必須予以很好的指導。文章以標準語中的口語體為中心,聚焦敬稱和人稱代詞進行研究,比較中日文的敬語表現。
關鍵詞:敬語;敬稱;人稱代詞;比較
1 關于敬語表現
人類社會上千種的語言中,敬語廣泛存在。敬語表現,不僅僅是語法或詞匯上的問題,而且是要活用,根據時間和場合進行判斷,并要考慮到上下親疏關系等眾多要素的一種特殊語言現象。曾經發達的敬語表現,伴隨著社會的變遷,經過取舍選擇,已出現簡易化傾向。現代漢語的敬語表現,通過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①敬稱 ②人稱代詞③表尊敬和謙遜的接頭詞④表尊敬和謙遜的動詞⑤親屬的稱呼⑥寒暄語⑦命令希望用語⑧助數詞⑨詞匯本身非敬語,但通過某種方式敬語化等。
在③中雖有“尊(尊府)”“令(令郎)”“高(高見)”“大(大作)”“敝(敝姓)”等,但都是近代漢語的殘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的已極少,只適用于信函中。即使用于口語中也并不多。“貴”詞用法較廣泛。如“貴府”“貴體”等文章體,口語中也有“貴姓”等,“貴公司”“貴校”在口語中也使用,不過還是常用于書面語。④中現代漢語中較少。敬語動詞常用,有“光臨”“惠顧”等,表示謙遜的動詞有“拜訪”“請教”等。⑤只是在親屬中使用,可以不看作社會上一般的敬語。當然大哥,大姐,叔叔,阿姨等應用于親屬以外的人的話,也可當作敬稱。⑥表現固定,一般有慣用語。⑦作為例子有“請”(命令文的敬稱)“麻煩你”“勞駕”“拜托”等。⑧數人的助數詞如“一位”“這位”“哪位”⑨如“一下”“能否”“吧”等,是種禮貌表達,能緩和語氣。③~⑤在口語及一般文章中使用較少。⑥和⑦則在社會中占有重要位置。雖然也有敬語表現的意味,但一般作為寒暄語或命令表現等獨立的語言表現。⑨在語言學教育中,倒不如作為一般的詞匯及語法來對待。現在,作為敬語表現,最被廣泛使用的就是①和②。敬稱是對聽者及話題中出現人物表示敬意時使用。人稱代詞主要是直接對聽者表示敬意。
日語是敬語非常發達的一種語言,不僅是信函,演說,服務用語,即使是在日常會話中,尊敬語謙遜語鄭重語也常被頻繁使用.與漢語里以單詞為中心的敬語表現相比,日語敬語則語法要素較多。向聽者表示敬意,為了使表現更柔和,取代普通體而使用敬體「です/ます體」,可以說是最小限度的敬語表現。如果想表達較高敬意,則使用尊敬語如關于人的行為使用「いらっしゃる」「おっしゃる」等敬語動詞,或是使用「お(ご)~になる」「お(ご)~です」「~てください」等表尊敬的句型。涉及自己(說話者)的行為時,使用謙遜動詞「申す、伺う、致す」等和句型「お(ご)~です」「ていただく」。日語敬語曾經作為展示身份上下關系而十分發達。在現代日語中,主要作為對說話者及話題中的人物表示敬意的待遇表現而使用,并逐漸簡易化。盡管如此,比中文的敬語表現還是要更復雜。
2 敬稱中的待遇表現
敬稱隨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變化,是具有時代感的一種語言表現。敬稱是單獨或附加在對方的姓名等后使用,直接稱呼對方是待遇表現。所以敬稱是能夠最直接簡潔地表達敬意。并且用敬語稱呼也意味著寒暄。在日常會話中也最受重視。作為接尾詞而被廣泛使用的敬稱就是「さん」。雖然不難記住,但在實際使用時,必須要考慮到自己和聽者的關系,自己和話題中出現人物的關系以及時間場合范圍等要素再選擇最恰當的敬稱。以下例舉最近社交用語中代表性的敬稱說明。
1 敬稱
現代漢語口語中常用的敬稱有“先生女士夫人小姐同志師傅”等。此外,官銜職位也發揮著敬稱的功能。這些敬稱除了作為接尾語使用,也可省略名字單獨使用。
“先生”和“小姐”是當前使用最廣泛的敬稱。“小姐”原本是對未婚女性的敬稱或作為社交用語。如今對以年輕女性為中心的普通稱呼,但對熟人一般不使用。“先生”是對男性的敬稱。相當于日文中的「様」。原本主要是對學者或有識者的敬稱。現在也已逐漸普及到廣大民眾。
“同志師傅”是能讓人產生歷史感的敬稱。“同志”在中國曾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敬稱在很長時間被廣泛使用于公共場合,職場等。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最一般的稱呼,但是現在一般很少聽到了。“師傅 ”原本是弟子對教導自己技藝的師匠的敬稱,在工場公司,也常用于年輕人對老前輩或是指導自己的人的敬稱。這兩個詞都是部分男女使用的。
校長科長總經理等大部分官銜也被當作敬稱使用,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官銜表示職業的一般作為接尾詞使用,如字數多時,也常放在姓名前,同樣表示敬意。以下是新華通訊社的一篇報道,同時有中日文:
“新華網北京5月19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19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日本自民黨干事長山崎拓,公明黨干事長冬柴鐵三和保守新黨干事長二階俊博。”
(新華網北京5月19日発 胡錦濤、中國共産黨中央総書記、國家主席は19日午後、人民大會堂で山崎拓日本自民黨幹事長、冬柴鉄三公明黨幹事長、二階俊博保守黨幹事長と會見した。)
以上可以發現中文是在人名前,日語是在人名后附上敬稱。這種敬稱的使用方法在中文報道中經常可以看到。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反復出現同一個人名,使用一次敬稱后,后面的可以省略。
2 接頭詞
“小”和“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包含敬意的接頭詞。一個字的接頭詞,嚴格意義上講很難稱之為敬稱。不過因為其一般和人名一起使用,所以本文當作敬語來對待。接尾詞的敬稱重點在于“尊敬”,而接頭詞,附在人名前表示敬意,讓人產生一種“親近感”。
“小”基本上用于晚輩,年輕人,如是年青人之間則可不分大小使用。對于中年以上的人群,即使是比自己小,也不用“小”,而用“老”。當然,“小”也可和和名字中的一個字搭配稱呼,表示一種愛稱,一般這是在家庭內部使用。再中文里,“老”本意是上了年紀的人,但實際上在很多場合是表示尊敬之意。如“老同志”“老大爺”。另外有些詞前加上“老”字,含有很多積極的含義。如“老天爺”“老朋友”“老鄉”“老總”等。
3 人稱代詞和敬語表現
日語中的人稱代名詞在語言歷史上幾經變遷。現在的使用狀況與其說不穩定很難使用,不如說在日常生活中有避開使用的傾向。中文里的人稱代名詞作為標準語使用的有“我”(第一人稱)“你”(第二人稱) “您”(第二人稱的敬語) “咱”(第一人稱,也可作為復數)“他/她”(第三人稱)。和日語的最大差別就是,一般不能省略,根據語法性質,是成文不可缺少的成分。日語越是省略第二人稱越能表達敬意,而中文要通過第二人稱才能使敬語表現成立。
1 第二人稱“您”的活用
“您”作為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個人稱代名詞,其敬語表現活用在各種場合。例如以下標語“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請您注意安全。”(ご自分と他の人の幸せのために、交通安全にご注意ください。)這是提醒注意交通安全的口號。中文里兩次用了“您”,而日語相對應的第二人稱是「あなた」、全部省略了。《広辭苑》(巖波書店)中記載「あなた」的含義:「近世以後、目上や同輩である相手を敬ってさす語」、「現今は、敬意の度合が減じている」。因此在日語中,用第二人稱表示敬意基本上行不通的。要發揮和中文“您”同樣的敬語功能,有以下表現:①敬語動詞「いらっしゃる」②謙遜動詞「差し上げます」③「お~ください」的敬語表現④「お(ご)」美化語⑤謙遜句型「お(ご)~する」、「~ていただく」⑥尊敬句型「お(ご)~になる」、「お(ご)~です」⑦敬語助動詞「れる、られる」⑧⑨⑩.“您”一詞的使用源于宋代,后來又有了二人稱的復數“你們”。
2 第一人稱-追求連帶感和謙遜表現
以第一人稱向聽者表示敬意的場合是要使用謙遜的表現。以前中文里常使用“鄙人”“小生”“妾”等具有謙遜含義的自稱詞,這都是反映過去的時代背景,顯示上下關系,如今已漸消亡。而使用“我”,還有一個捎帶方言色彩的“咱”。“我們”和“咱們”都是第一人稱復數的形式,但是“我們”只指自己這方的人,常用來表示謙遜的含義;“咱們”指在場的所有人,也可向對方表示敬意。如一記者去學校采訪,他問道“咱們學校有多少老師和學生?”
本來記者對于學校來說只是個外人,但他用“咱們”代替“我們”,使說話者和聽話者站在了同一立場,不但不會讓人產生內與外之感,反而有一種親近感和連帶感,能向對方表達敬意。
3 第三人稱-敬語表現的不均衡現象
現在中文里通用的第三人稱代名詞有“他”“她”。雖然“它”也是他稱詞,但一般不使用于人。包含敬意的“這位”“那位”可以代替第三人稱使用,只是注意場合。首先不管是否有敬意,對未知的人物都可使用。對于話題中已提到,知道姓名的人物,常用“這位”“那位”。對第三者表示敬意時,不使用第三人稱,而一般并用敬稱和第二人稱,如“校長”“馬先生”“您夫人”。
第三人稱結合敬語表現來考慮的話,有一個顯著特點—敬語的省略,即敬語的不均衡現象。
“孔子在中國的歷史地位隨著時代的推移不斷變化,他生前名氣很大,但……沒有機會推行他的政治理想,……他從事教育多年……他的學生們從各個方面發揮孔子的思想”(孔子の中國における歴史的地位は、時代の推移によって絶えず変化していた。氏は生前名が高いが、……氏は長年教育に従事し、學生たちは各方面において孔子の思想を発揚した。)
“子”在古代是對著名文化人等表示敬意的一個接尾詞,所以“孔子”這一稱呼是敬語。然而其后出現的四個“他”卻難以認定為是敬語。盡管如此,從全文來看,并沒有失敬或重復之感,而是非常自然的表現。但是在日語中,由于要求敬語的統一性,所以是看不到這種現象的。即使不使用更高的敬稱,至少也要用“氏は”。并且,如果如果全文有主題或主語的話,就可以省略人稱詞。在報紙廣播及一般的文章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敬語表現的不均衡現象。
4 結語
本文圍繞著最基本的敬語表現,就敬稱和人稱詞和日語做比較。日語是敬語表現非常發達的語言,除了表示尊敬謙遜的詞語外,在語法方面要素頗多,并成系統化。中文里的敬語,主要以詞匯為中心構成,特別是敬稱和人稱代詞的活用作為基本的敬語表現占有重要的位置。敬稱反映了社會背景,其用語和用法隨著時代的變遷和逐漸變化。人稱代名詞不僅滿足構文上的語法要求,在待遇表現方面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在語言學教育上,特別是關于敬語問題,導入語言比較的手法,并與其社會背景及文化生活等要素相結合展開研究,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許余龍.對比語言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2] 辻村村敏.現代の敬語[M].光文社,1967.
[3] 大石初三郎.敬語の使い方[M].明治書院,1975.
[4] 日本教育學會編.日本語教育事典[M].大修館書店,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