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紅
摘 要:“控制論”是系統科學“三論”中的一個主要理論,其核心內容就是通過控制達到最優化效果。本文基于“控制論”的最優化理論,探討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最優化理論;自主學習能力;最優控制
“控制論”是研究人腦和神經系統是如何運作以及被控制的。這一理論的核心概念是“控制”。在為實現某種目的而在可能性世界中進行的一種選擇的能動作用即為控制。所以要獲得好的效果,就需要在選擇過程中使某一個選擇盡可能的最優化。
一、“控制論”理論中的最優化理論
按照系統論的觀點,事物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條件下構成了相應的系統,具有整體性、層次性、關聯性和最優性的特點。因此,要使系統的運作最優,必須加強對系統的有效控制。
最優控制理論(optimalcontroltheory),
是現代控制理論的一個主要分支,著重于研究使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實現最優化的基本條件和綜合方法。最優控制理論是研究和解決從一切可能的控制方案中尋找最優解的一門學科,它是現代控制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對一個受控的動力學系統或運動過程,從一類允許的控制方案中找出一個最優的控制方案,使系統的運動在由某個初始狀態轉移到指定的目標狀態的同時,其性能指標值為最優。這類問題廣泛存在于技術領域或社會問題中。
教育控制就是教學控制者為了改善教學系統狀態,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所實施的一切必要的行為過程,因此將最優化理念應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一套相應的措施。
二、自主學習能力及自主學習框架
自主學習可以認為是一種學習方式或者學習過程,而自主學習能力則強調能力這兩個字。齊莫曼認為,要確定學生的學習是否具有自主性,應該根據系統框架中的第三列—任務條件。如果個體在任務條件中的六個方面都能自己做出選擇與控制,那么其學習就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否則,就表明其學習沒有自主性。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認識到學習的結果,并對學習過程做出自我監控。同時,學生還能夠自主的選擇和制造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和物質。齊莫曼還認為,在實際學習情境中,多數學習都是介于完全的自主學習和完全的不自主學習的。
三、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主要問題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①部分學生課堂參與度不足;②課堂內容理解滯后;③課堂時間利用率有待提
高;④對學習結果的認知意識淡薄;⑤課后沒有鞏固,知識銜接不連續;⑥缺乏學習榜樣的認同感。
四、基于最優化理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新途徑
(1)優化學習材料。為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料。在自主學習條件下,學生是在教師視線之外學習的,要使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就需要教師在提供學習資料的時候把握最優化的原則,這里的最優化指材料主題突出,并且語言材料豐富,語言信息的輸入和輸出能夠相互強化。因此,首先要求材料新穎、與時俱進;其次與教學內容主題相關并富有趣味性;最后,內容多樣化,可滿足學生多樣選擇。
(2)優化反饋環節。自主學習過程中,反饋是教師獲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因此反饋環節尤為重要。在評價反饋環節,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評價標準進行自評和互評。評價標準可以包括:所陳述內容的主要觀點是否清楚;所陳述內容是否完整;所陳述內容是否條理清楚等方面。學生可以就寫作中的問題和觀點提出不同意見。教師提出建設性修改方案,并指導學生完成學習日志的填寫,學習日志應記錄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完成時間和經過評價反饋存在的問題。
(3)優化榜樣的集體認同感。大學校園生活也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社團活動,在這個社團中,每個人對周圍人的認同都影響著自己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為使這個認同感積極有效地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需要對優秀的個體進行榜樣式培養,使其具有電放作用,能調動周圍同學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并能夠同學應對自主學習過程總出現的問題。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一種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教過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力保障,尤其是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當今社會。教師幫助學生優化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優化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沈驪天.系統信息控制科學原理[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齊莫曼,等.自我調節學習[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商務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