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雙+段曉梅



摘要:依據《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的評價標準,對昆明市官渡古鎮的風景資源、游賞項目等進行了分級和評價,并針對評價和分析的結果對官渡古鎮提出了利用和保護管理措施的建議。
關鍵詞:定性評價;分級評價;旅游資源;官渡古鎮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2-0118-04
1引言
官渡古鎮位于昆明南部,是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其歷史悠久,在南詔大理國時期,已是滇池東北岸一大集鎮和交通要沖[1]。如今,官渡憑借悠久的歷史和特色的建筑已成為昆明著名的旅游景點,但官渡古鎮的維護和管理等也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對官渡古鎮的風景資源、游賞項目等進行調查、分級和評價,并針對調查和分析的結果對官渡古鎮提出利用和保護管理措施的建議。
2官渡古鎮概況
官渡古鎮位于有“春城”美譽的昆明市南部,沒有寒冷的冬天也沒有炎熱的夏天,全年適合游人游賞。古鎮有眾多的文化古跡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五山、六寺、七閣、八廟等多處景觀,還有聞名于世的獨特的“貝丘文化”。此外,古鎮具有眾多的風味特產,形成當地一道獨特的飲食文化風景線。而極具特色的地方服飾、老昆明口音、集市文化、花燈小調、刺繡和剪紙以及每年農歷2月19日的土主廟會等都為官渡古鎮增色不少。
3風景資源分類及分級
3.1自然景源
3.1.1天景
(1)虹霞蜃景。官渡古鎮位于“春城”昆明,而昆明多變迷人的晚霞一直被人津津樂道。昆明的晚霞千變萬化,尤其是雨后的昆明,幾乎一定會有好看的天空。多變的晚霞可作為官渡古鎮的自然景源之一。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四級景源。
(2) 氣候景象。云南地區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街上可以看到人們穿著各種季節的衣服,有長有短,有厚有薄,色彩艷麗,炫麗多彩。獨特的氣候條件造成的特殊人文景觀也是官渡古鎮的特色之一。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四級景源。
(3)風雨陰晴。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相差不遠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這邊傾盆大雨,那邊艷陽高照,景觀獨特。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三級景源。
3.1.2地景
地質真跡。官渡古鎮歷史悠久,因臨近滇池,先人們以捕食螺螄為生,螺螄殼堆積如山,古人稱其為“渦洞”,形成“貝丘文化”。現存的許多古建筑就建在其上。奇特的地址風貌也成為官渡古鎮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一級景源。
3.1.3水景
寶象河。寶象河是昆明的古六河之一,屬天然河道。20世紀80年代,隨著工業發展污染嚴重,河流由清變濁、變臭。如今,經過長時間的治理,今日的寶象河兩岸已是郁郁蔥蔥,當年寶象河的風采又依稀可見。官渡古鎮東、西方向被風景秀麗的新、老寶象河包圍,更添一番寧靜致遠的味道。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四級景源。
3.2人文景源
3.2.1建筑
官渡古鎮文化古跡眾多,形成了金剛塔、法定寺等建筑組成的古建筑群,為古鎮增色不少。
(1)金剛塔。金剛塔是官渡古鎮文化的靈魂所在,于明天順二年(1458年)建成。其整體上是突出對五佛的表現和供養。當時造塔,一是為造功德,西門卷洞庭湖頂刻“功德寶塔”。二是為求延壽,東門頂額刻“延壽法門”。三是順習俗,穩民心。古人用智慧建造出金剛塔,經過幾百年風雨剝蝕和地震的考驗依然聳立,也使貝丘文化聞名于世。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一級景源。
(2) 妙湛寺。始建于元成宗元貞年間(公元1295~1297年),為官渡“六寺之首”。如今的妙湛寺經過歷代修葺后的建筑群,規模雖已不如從前,但也基本恢復了原初宏制。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二級景源。
(3) 法定寺。法定寺是官渡建造最早的寺廟之一,是其時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法定寺周圍綠樹成蔭,有“螺峰疊翠”之稱,是官渡八景之一[2]。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二級景源。
(4) 土主廟。土主廟也是官渡建造最早的寺廟之一,供奉南詔三大保護神之一的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廟內建筑宏偉,莊嚴肅穆。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二級景源。
(5) 觀音寺。觀音寺大殿建在螺螄殼堆積層上,現大殿后面花園內仍保留有螺螄殼原物剖面層。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二級景源。
(6) 凌云閣。凌云閣又稱鎖水閣,緊靠寶象河,河兩邊樹木蒼翠茂盛,霞光霧靄,也是官渡八景之一。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二級景源。
(7) 魁星閣。魁星閣與凌云閣相對,同凌云閣大體一致,與凌云閣形成對景。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二級景源。
3.2.2風物
(1) 風味小吃。官渡古鎮是濃縮了的昆明文化,將老昆明的傳統小吃和云南的地方特色小吃相融合,讓現代人能體會祖先餐飲生活的味道。官渡古鎮小吃眾多,其中以官渡餌塊、官渡米線和官渡麥粑粑最為出名,被稱為官渡“三寶”。此外,還有抓抓粉、米涼蝦、甜白酒、豌豆粉、麻辣田螺等美食,這些構成了官渡古鎮的傳統飲食文化。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三級景源。
(2) 民間文藝。近年來,官渡古鎮舉行了一系列保護古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動,官渡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得到了極大的弘揚。endprint
根據風景資源分級標準,將此景源定為三級景源。
4.1.1欣賞價值
官渡古鎮以雄偉壯觀的古建筑群、古樸的風俗民情和奇特的自然景觀聞名,建筑在螺螄殼上的奇特現象增添了古鎮的奇特度。但由于修繕不善,許多古建筑出現了破敗不得休整的現象,破壞了景觀的完整度。綜合各項指標,古鎮的欣賞價值分為17分。
4.1.2歷史價值
官渡古鎮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古鎮中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多處景觀,其年代值、知名度和人文值頗高,綜合各項指標,古鎮的歷史價值分為20分。
4.1.3游憩價值
官渡古鎮為免費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旅游景點,但景點內有眾多出售特色美食、特色手工藝品營利店鋪,綜合來說功利性相對較低。古鎮內綠化、休憩等各項設施完備,舒適度較高。就承受力來說,官渡古鎮為歷史文化旅游景點,古建筑眾多,易遭破壞,因此不能承受過多的游客量,承受力相對較低。綜合各項指標,古鎮的游憩價值分為17分。
綜合欣賞價值、歷史價值和游憩價值三項指標,官渡古鎮的景源價值分為54分。
4.2環境水平
4.2.1生態特征
官渡古鎮中生物種類和結構都相對豐富,起到了很好的美化和凈化環境的作用,生態特征分為3分。
4.2.2環境質量
古鎮中及古鎮周圍環境優美,防災措施較好,環境質量分為3分。
4.2.3設施狀況
古鎮中的水電、管網、環保等設施齊全,設施狀況分為3分。
4.2.4監護管理
古鎮中有多處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建筑,配套法規齊全,但古鎮中仍能發現有多處破損不能得到很好的修繕,監護管理為2分。
綜合生態特征、環境質量、設施狀況和監護管理四項指標,官渡古鎮的環境水平分為11分。
4.3利用條件
4.3.1交通通訊
途經官渡古鎮的公交線路有174、169、31、C74等,可由古鎮周圍地區乘車到達古鎮,交通便利,評分1分。
4.3.2食宿接待
官渡古鎮內美食住宿一應俱全,方便前來古鎮的外地游客住宿,評分1分。
4.3.3客源市場
前來官渡古鎮的游客分為兩類,一類是昆明本地人,閑暇時來古鎮游玩,對美食有一定的消費力,但對于古鎮內的地方特色商品卻沒什么購買力。另一類就是外地游客,在食宿、紀念品方面都有較大的消費力。評分1分。
綜合交通通訊、食宿接待和客源市場三項指標,官渡古鎮的利用條件評分3分。
4.4規模范圍
官渡古鎮占地17km2,古鎮內密集分布著各類古建筑,空間密度較大,能容納的游人數量也相對有限,評分3分。
綜合景源價值、環境水平、利用條件和規模范圍,官渡古鎮風景資源評分為71分。表3為風景資源評價表。
5游賞項目類別
官渡古鎮風景優美,民俗古樸,非常適合游客前來游賞,而游賞項目也非常豐富。表4為官渡古鎮的游賞項目類別表。
5.1生態容量計算
根據《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9)中有關生態容量標準,官渡古鎮的用地類型應屬于城鎮公園,允許容人量為30~200人/hm2,官渡古鎮占地面積17km2,因此,古鎮的生態容量為510~3400人。
5.2游人容量計算
本次計算使用線路法,計算結果如表5。
由以上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游賞內容中,游客逗留時間最長的地方還是古鎮內的特色小吃區域,真正能夠體現古鎮歷史沉淀的眾多古建筑卻沒有很好地吸引游人的注意。且古鎮的日游人量偏多,對古鎮會有一定程度的破壞。
6存在的問題
隨著不斷的建設改進,官渡古鎮有了許多積極的變化,但以目前來看,官渡古鎮的開發和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6.1古鎮內旅游設施不夠完善
隨著官渡古鎮吸引來越來越多的本地、外地游客,古鎮內及附近的居民開始進行一些自發的行為。如開設家庭旅館、出售手工藝品、出售特色小吃等等。但這些自發的行為無專人管理,基本處于無序的狀態。且古鎮內無明確的游覽項目和路線,許多文物古跡仍處于廢棄狀態,古建筑也養護不善。最重要的是沒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對自身的長遠發展不利。
6.2主題單一,缺乏創新
近年來,許多城市為了發展經濟,修復建設了許多旅游小鎮,在發展了旅游經濟的同時,也帶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互相模仿,缺乏創新。官渡古鎮以古滇文化及特色古建筑為最大特點,但這一特點在實際的發展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凸顯。官渡古鎮與麗江古城、大理古城等相似,都是打著古城或古鎮的旗號,而將其變成了一座商業城鎮,古鎮中的一些特色小吃、特色手工藝品在昆明甚至云南的其他地方也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只能說古鎮展示給人們的是云南文化,而不是古鎮獨有的文化。
6.3宣傳力度不夠
官渡古鎮作為昆明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文化體,所蘊涵的文物和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但多年來政府的運作并沒有使之成為一個強勢品牌,不僅沒有成為一個好的品牌,反而逐漸有被淡忘的危險。
6.4與周圍環境不符
古鎮被密集的城中村所覆蓋、包圍,且被賦予太多現代化的商業元素,沒有真實的感覺。
7措施及對策
7.1打造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古鎮形象
很多人說官渡古鎮是“老昆明的背影”,我們就可以抓住這一點,將官渡古鎮定位為昆明市歷史文化名鎮,體現老昆明的民俗文化特色。
7.2開發特色工藝品和特色食品
工藝品、紀念品的開發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和當地居民的收入,而且對官渡古鎮能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除了特色工藝品,官渡古鎮的飲食文化也很發達,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開發特色食品時,應注意挖掘其飲食文化,讓游客一邊品嘗食物,一邊品文化,全方位滿足游客口味。
7.3加強古鎮管理,提高配套設施水平
古鎮沒有形成明確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其養護管理不善,導致一些古建筑損壞。因此要加強管理,提高配套設施水平,完善綠化系統、給水規劃、排水規劃、消防規劃等。
7.4加大宣傳力度
官渡古鎮的特色是歷史文化,可以此為著眼點,加大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投入,通過市場運作,加大宣傳力度。
8結語
官渡古鎮是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淀,是古滇文化的縮影,相信在不斷的政策改進和修復過程中,官渡古鎮能夠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全面的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古鎮。
參考文獻:
[1] 張亞威.悠哉官渡古鎮味道[J].新經濟,2013(13):74~75.
[2]顧建豪,趙明輝.官渡古鎮掠勝[J].云南檔案, 2005(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