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列書 田巨 雷曙光
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國際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只有走國際優質教學資源引入與自身優質教學資源輸出并存的道路,才能實現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介紹了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在國際化人才培養過程中,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以期對我國高職院校辦學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國際化人才培養 飛機維修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1.009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教育必須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必須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飛機維修專業瞄準了教育國際化目標,經過十年不斷的努力,已在實施國際化辦學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走出了一條從單純的國際教育資源引入,到國際優質教學資源引入與自身優質教學資源輸出并存的道路。
1 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現狀
民用飛機維修是一個國際性的行業,所以必須使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國際接軌, 才會使培養出的人才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正是基于此認識,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大膽突破,先行先試,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主動出擊,2002年成功開創飛機維修專業學生出國留學之先河,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十年來,我院已經先后選送近500名學生到加拿大卡納多航空學院深造。2009年開始與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新科宇航)合作開展實習就業一體化試點,每年有近100名飛機維修專業學生到新科宇航參加實習,畢業后直接進入新科宇航工作。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終極目標是培養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我院一方面要為學生創造海外學習和實踐的各種機會,使之有切身的國際體驗。另一方面,通過開拓海外市場,吸納和接收來華留學生,使自身學生結構也逐步邁向國際化。隨著自身實力的提高,飛機維修專業開始逐漸開展對外技術輸出服務,2013年開始我院與香港青衣學院合作,為該校飛機維修專業學生開設專業理論和維修實訓等課程,先后共有400余名香港學生在我院飛機維修專業進行了維修理論學習和維修訓練。隨著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在國際上知名度不斷提高,先后有澳門、香港、越南等地區和國家的學生來我院進修學習。2011年我院飛機維修專業正式開始成批次接收斯里蘭卡留學生,標志著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2 民用飛機維修專業走國際化辦學道路是專業發展的必然
目前,世界各國民用飛機主要是美國的波音系列飛機和歐洲的空客系列飛機。民用飛機市場幾乎被美國的波音公司和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所壟斷。因此,美國FAA維修標準和歐洲EASA維修標準成為世界范圍內民用飛機維修的行業標準,也是世界各國高職類民用飛機維修專業辦學所遵循的準則。基于行業國際標準開展高職教育已經得到世界各國高職教育界的認可。開放的國際標準化的飛機維修人才培養是民用飛機維修專業發展必然的要求和趨勢。
3 飛機維修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幾個關鍵問題
培養國際化技術人才要求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模式上必須國際化,通過國際合作引入先進教學資源,通過消化吸收,逐步形成在國際上通行的且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3.1 培養方案國際化
美國FAA維修標準和歐洲EASA維修標準是世界范圍內飛機維修的行業標準。依據國際飛機維修標準,參考加拿大卡納多航空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及德國漢莎機務人員培訓方案,在對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廣州飛機維修公司、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等國際大型的飛機維修公司調研基礎上,確定飛機維修專業人員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由專業教師、國內飛機維修企業專家、國外用人單位代表和國外合作院校共同編寫飛機維修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
3.2 課程體系國際化
課程體系國際化的前提是依據國際飛機維修標準建立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飛機維修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選取教學內容。建立具有行業認可的客觀公正的課程評價體系。
3.2.1 教學內容國際化
教學內容的國際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的、直接的表現形式。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加拿大卡納多航空學院飛機維修專業在飛機維修業有較高的認可度,其采用的是美國FAA認證的西方航空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教材,在亞洲日本、新加坡等國也在采用。我院引入該套FAA認證的教材的同時,通過與加拿大卡納多航空學院合作引入該院飛機維修專業課程體系、課程管理、教學方法和手段,經過多年教學實踐形成了既滿足國內高等職業教育要求,又具有鮮明國際化特征的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通過我院與加拿大卡納多航空學院的協議,實現與卡納多航空學院學分互認,對我院飛機維修專業部分學生采用2+1模式,即國內兩年,國外一年的方式,派遣留學生到卡納多學院學習。國際化的教學內容還有利于我院飛機維修專業教學資源的輸出。國際化的教學內容和相對低廉的學習成本,已經使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目光投向了我院,2011年斯里蘭卡等國已經開始正式派遣留學生到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學習,目前仍有幾個國家和地區正在進行接洽中。
3.2.2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國際化
為使課程質量達到國際水準,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對課程實施嚴格的質量監控,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教育質量認證制度。采用第三方評價方式,堅持實施課程的校外評審制度,由業內資深專家和麥可思研究院擔任評審,卡納多學院也定期來我院進行考察。這不僅有利于確保課程內容的質量、增強其考試成績與西方國家同類高職飛機維修專業的可比性,而且還達到了有效監控教學實施過程的目的。
3.2.3 師資隊伍國際化
師資隊伍國際化是教育國際化的主要體現。國際化高水平師資隊伍是培養國際化技能型人才的關鍵,是形成學校特色和優勢的根本,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我院站在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高度上,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教師隊伍國際化的步伐。
(1)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加大國際化人才引進力度。在職業教育國際化的視野下,學院不斷完善人才引進的機制。在引進優秀國際化專業人才方面,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引進具有海外高學歷歸國人才擔任專職教師和教學管理領導。目前擔任我院飛機機電維修教學團隊帶頭人、廣東省教學名師張建榮同志就是我院引進的即有多年航空企業維修經歷又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人才,正是在他的帶領下我院飛機機電維修教學團隊成長為國家級教學團隊。
第二,引進國內航空公司具有多年海外工作經歷或國際工作經驗的飛機維修人員擔任專職教師或兼職教師。近年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先后引進10名具有國外飛機維修企業和中外合資飛機維修企業人員來我院任教,其中部分人員已經成長為中國民航局的特聘專家。他們的到來不僅使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師資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而且架起了我院與企業溝通合作的橋梁,為飛機維修專業學生就業開辟了新的途徑。
第三,通過國際交流,從國際合作院校和國外企業引進教師來我院進行授課。卡納多航空學院每年派專業教師為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學生開設“飛機發動機系統”、“飛機高級電氣系統”等專業課程,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了學生在未來留學過程中對語言、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適應性,同時通過與卡納多教師的交流也對加拿大的風土人情、卡納多學院的校園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目前我院常年保持最少4名外籍教師在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從事專業教學工作。
(2)注重培養,提高學校教師國際化素質。學院在政策導向上,大力提倡教師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采取多種培訓形式,積極為提高教師的國際化素質創造條件。在保持原有培訓經費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靈活的資金投入模式,不斷提高教師國際化培訓經費。目前,超過3年教齡的我院飛機維修專業的專職教師100%具有參加國際培訓或國際交流的經歷。參加國際交流和培訓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參加國際專業培訓機構開設培訓,考取飛機維修基礎執照或機型執照。目前我院飛機維修專業有25名教師具有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頒發的飛機維修基礎執照,近30名教師獲得法國空客A320飛機的維修執照;
第二,參加技能培訓。2008年以來我院有40余名教師到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參加了飛機維修基本技能訓練或維修專項技能訓練;
第三,參與國際交流。我院與加拿大卡納多學院教師交流已經常態化,近年飛機維修專業先后有近50名教師到卡納多學院進行學習與教學工作,工作期限1~6個月。還有不定期地選派教師到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的飛機維修企業或大學進行工作和學習;
第四,選派教師,到國外攻讀學位。我院積極鼓勵教師根據專業發展需要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同時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外攻讀學位。目前我院飛機維修專業已經有兩名教師分別獲得美國MBA和法國航空法規碩士學位,并學成歸來。
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化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積極應對才是正確的態度。國際化是雙向的,既要借鑒、吸收來自國外的先進經驗和文化精粹,又要繼承、發揚自身長期積淀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我國高職院校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才能推動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 吳萬敏.大力發展職后教育:民航高等職業教育服務“民航強國”的功能拓展[J].民航管理,2008(3).
[3] 吳萬敏,姚琳莉.論行業高職院校基于行業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