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江+++晏春旭
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學校體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要求。《決定》抓住了學校體育的關鍵,明確了學校體育的重點;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目標,為學校體育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就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提出個人的思考,以指導工作實踐。
關鍵詞:強化體育課;課外鍛煉;思考;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1-0012-02
一、強化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培訓,提高素養
首先,要解決體育教師數量不足的問題,按有關要求盡快盡早配齊體育教師。其次,要加強培訓。要著力提高體育教師的專項運動技能水平。實施“教師素養提升工程”,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指導青年教師制定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培養典型教師、骨干教師,總結典型經驗,以“點”帶“面”,促進發展。發揮名優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開展“名優教師十個一活動”,實施導師制,與青年教師手拉手結對子。青年教師上好“匯報課”,典型教師、骨干教師上好“研究課”,名優教師上好“展示課”,不斷提高教學技能等專業素養。
二、強化校長、班主任和全體教師及學生家長的責任意識
校長作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有關部門的規定要求,保證體育教師的福利待遇,做到同工同酬;開足開齊體育課程課時,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安排一節體育活動課,搞好大課間體育活動,保證校園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要結合體育傳統項目和場地器材及師資優勢,創建體育特色學校。
班主任是班級學生的具體管理者,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負有直接的責任,要加強對學生上好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組織與管理。其他教師要發揮各自的體育特長,協助做好組織指導工作。家長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要檢查并指導孩子完成家庭體育作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三、強化學校體育的經費投入、場地器材等基礎條件建設
目前,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嚴重不足,城市學校受到空間的限制,農村學校受到經費的制約,不能滿足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鍛煉的需要。按照國家標準規定學生體育活動人均面積最少應當在2.88~3.88平方米之間。建議各級政府要履行責任,將學校體育工作列入政府民生工程,整體規劃,優先發展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建立長效機制,建立制度性經費保障機制,將學校體育經費按照不低于8%的比例列入辦學經費中。
四、強化“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樹立,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過重的學業負擔和片面追求升學率,以犧牲學生的身體健康換取升學率和考試成績,因此轉變觀念,強化“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樹立,仍然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亟待加強的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進入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要實現“兩個強國”必須具備基礎性條件——體質健康水平,因此,學校體育的首要任務和目標就是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一是強化合理的運動負荷。如以心率衡量運動強度的大小,一般認為,120次/分以下為小;120~150次/分為中等;150~180次/分或超過180次/分為大。二是強化合理的練習密度。三是強化校園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健康的促進,體質的增強,必須有時間的保證。通常認為,一個人適當的運動是每周至少參加5次中等強度或者3次大強度的體育活動,并且,每次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30分鐘,如果少于這個指標就稱為運動不足,運動不足給國家和個人帶來的危害是巨大和嚴重的。四是強化運動安全防范,避免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
五、強化運動技能教學,提高學生專項運動技能水平
運動技能就是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完成運動動作的能力。它反映了體育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學科性質和基本特征,是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實現其他方面學習目標的主要途徑。運動技能的提高是確保提高體質健康水平,以及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基礎,是體育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所以運動技能的提高是學校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一個重要目標。
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能水平呢?要強化單元教學計劃的設計,一個運動項目(教材)要有一個系統的設計與編排,使學生系統的掌握專項運動的知識、技術技能和方法。必須強化課外鍛煉和業余運動訓練與競賽,探討“教體結合”的新形式,開展體育俱樂部活動,在提高學生專項運動技能水平的同時,促進競技運動水平的提高,讓學生中有運動天賦和潛能的“人才”有機會脫穎而出,為競技體育培養后備人才,促進競技體育的發展。
六、強化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全面改革體育教學組織形式,不斷總結“自然行政班教學”,積極推廣“男女合班分組”教學,實施同年級“合班選項教學”,嘗試“循環教學”“單雙課時制”等教學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90分鐘“雙課”和45分鐘“單課”結合。實踐證明,學生在掌握體育技能、發展體能上效果顯著。
七、強化育人目標,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以德為先、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體育要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體育的功能不只是強身健體,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開發智力,提高心理素質,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增強對各種自然環境和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按照《決定》要求,學校體育在課程和教學層面,要更加重視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機融合,要同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建設相銜接,同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相結合,強化思想道德品質、勇敢頑強意志品質、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的培養,充分發揮學校體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八、強化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與體育校本課程結合,創建體育特色及品牌學校
大連市是教育部首批確定的“全國中小學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此活動的核心內容是用體育藝術“2+1項目”作為抓手,目標是在義務教育階段讓每個學生掌握兩項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學校根據本校情況主要以體音美課堂教學為主,科學安排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實施興趣小組活動,力求提高活動質量,扎實做好考核認定工作,還將其納入中招升學體育考試之中;引導學校選擇具有本校特色的項目在學生中普及,形成校本課程和特色項目,開展了體育藝術特色學校、品牌團隊評選活動。要求要有獨特的隊旗、隊歌、隊徽和隊服;硬件條件要達到標準;在全校學生中要有50%以上的普及率,并編寫出該項目校本教材和訓練大綱。為學校提供4項優惠政策,一是小學、初中入選隊員可跨學區招生;二是今后重點高中招收體育藝術特長生所對應項目,只在品牌團隊中招收;三是招聘專業教師上給予優先考慮;四是每年拿出一定的經費支持團隊活動。
九、強化目標管理,完善制度建設
一是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制度。每個學生每年進行一次體質健康測試,并將測試的結果實行“上報”制度和公示制度。用數據說話,并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作為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從而有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二是依據運動技能等級標準,實行學生運動技能等級評定制度。目前,國家初步選擇了基礎性的田徑、體操、游泳,還有開展比較廣泛的籃球、排球、足球以及民族傳統的武術,然后編排系統的訓練大綱,作為體育課教授和評價這七個項目的科學依據和基礎。三是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首先是初中和高中的學業水平考試,開始爭取做到凡是國家的課程都必須考試,而且分值一樣;其次,高中的每一門課都要進入學業水平考試的評價體系,要根據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綜合考慮進行錄取。四是學校體育的年度報告制度,如體育教師情況、場地器材情況、經費投入情況、課時落實情況、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保證情況等。
實施目標管理,就是要把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作為學生考試升學的重要依據,也要作為學校地方評價的重要依據。把學生運動技能等級標準作為體育教育教學效果的評估,作為學生體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來也會成為各級領導班子工作績效考核的指標,作為教育現代化的考核指標,作為教育發展水平的考核指標。還要作為評價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個重要指標,作為全方位的一個目標管理。
十、強化體育教學質量要求,明確體育教學質量標準
在現階段研究和制定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基本思路:一是兼顧城鄉地域差異,考慮教學條件差別。二是兼顧多種教學理論,考慮各種教學理論與實踐并存。三是照顧教師差異,考慮教師教學能力不同。四是兼容各種標準,考慮質量標準要求多種多樣,做到新舊觀念并行。五是兼顧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地域、不同學校、不同課題,考慮質量標準的針對性。規范體育教學,明確課的基本質量的要求,上好常規課,提高教學質量。明確好課的標準,力爭優質高效,大面積地提升體育教學質量。深化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積累新的教學經驗,創新教學模式,以點帶面,大面積地增加優質特色的課例,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