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
【摘要】我國近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特別是我們寄宿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作為班主任,要根據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學生道德素養為目的,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求學生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恒,規范行為,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寄宿學生;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曾指出:“教育是什么?簡單說,一句話,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成長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特別是我們寄宿學生,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隔代教育使他們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如:學習上,沒有自覺性、計劃性;生活上,沒有規律性,不注重個人衛生;行為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臟話連篇;交往上,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等等。因此,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的基礎上,著重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怎樣才能抓好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呢?以下是我在開展班主任工作中就習慣養成教育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依據學情,提出行為要求
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是一項艱苦的、長期的工作,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應高度重視。從學校實際出發,提出明確的要求,制定周密的計劃,是落實這項工作的重要前提。
新學期開始后,新生從原來的各個學校(村小)匯聚到我們學校,面對新的學校,他們都想重塑自我形象。根據這樣心理,工作中我們抓住這一時機,結合我們學校的有關規定,開學之初就利用軍訓時間組織新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中學住校生管理條例》以及我校特有的《阜陽十六中學文明班級評比辦法》和《阜陽十六中學校園文明三字經》等項規章制度。要求每個學生牢記于心、寫出學習心得。
同時,將要求明確到學生日常行為的每個細節,使他們做有標準,學有樣子,有章可循,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如在進校之初,結合我校寄宿留守學生的實際情況,先培養學生學會吃飯、學會生活。吃飯上養成不挑食、不浪費、吃飯有秩序的好習慣;生活上,利用軍訓,培養他們的獨立品格,教會他們寢室作息要規律、個人物品如被子等要按統一的要求疊放,要勤洗頭、勤換衣、注意個人衛生等。依此,每周對班級文明習慣遵守情況進行評比,評出“文明餐桌”“文明寢室”,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這種監督考核之下,多數同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嚴中有愛,重視榜樣力量
(一)嚴中有愛
良好的紀律是建立良好學風和班風的前提與保障,而紀律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行為習慣。我對所任教的班級,管理上遵循“嚴中有愛,愛中有嚴”,進校之初,就在全班同學參與的情況下,制定了《班級公約》,讓這些規章制度去約束學生的行為。如果發現學生違紀,及時批評,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依據《班級公約》,每周評選出班級的“禮儀之星”“衛生標兵”“守紀之星”等。
由于學生自身的獨特性,違紀現象難免出現。如果教師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只是一味地懲罰、責難,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產生逆反心理,最后只會愈演愈烈。因此教師必須用情感去影響、感化他們,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從而使他懂得尊重、愛護他人。教師的愛心還會強化學生的集體“歸宿感”,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榜樣垂范
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榜樣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要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留心觀察,對于那些有著良好行為習慣的同學,及時表揚,公開表揚,讓學生形成一種“向心力”,向那些有著良好行為習慣的同學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明白了以什么為美,以什么為丑。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希望被肯定的。同時,教師也要身體力行,做行動上的巨人,做好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才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持之以恒,從點滴抓起
(一)持之以恒
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須經常性地進行誘導、訓練;一種不良行為的糾正,也須反復地進行指導、教育。所以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為此,我們班開展了一系列旨在養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題班會。在班會上,展示我們在生活中抓拍的一些不良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鏡頭,讓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另外,我們班還開展了“日行一善”的活動。讓學生用專門的本子去記錄他們每天做的好事,或記錄他看到的好人好事,并寫出自己的感想。當然,這些好事大都是學生身邊的“小事”“瑣事”,甚至可以記錄他們最近的轉變,比如,今天講話比昨天少了,今天沒有隨手丟垃圾、沒有遲到等。
(二)點滴抓起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開展“日行一善”的活動,就是為了培養孩子能夠從點滴小事做起。如,隨手關掉水龍頭,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離校時到家及時告知老師,可以使學生養成按時離校,安全出行的好習慣。又如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不在樓道里喧嘩打鬧……從一些身邊的瑣碎小事開始,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
培根《論人生》中明確指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應通過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可見,年少養成習慣的好壞對人的一生有直接影響。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十分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這也是良好師德的具體表現之一。
參考文獻
[1]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2]林格.教育,就是培養習慣[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關鴻羽,沈淑娥.養成教育[M].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