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轉變教學方法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高效語文課堂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摒棄傳統課堂的弊端,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確保語文教學價值能夠得到最大化發展,同時,也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課程改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所以,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師的我們,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在選擇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認真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找到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進而為學生健全的發展以及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從以下幾個教學方法入手,對如何做好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概述,以期能夠促使學生健全地發展。
一、問題情境創設法
問題情境創設法直接沖擊了教師的一言堂,對師生之間的互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永生的眼睛》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什么是永生?(2)眼睛能夠獲得永生嗎?(3)文章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4)文本中的琳達在情感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5)溫迪為什么會為母親和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問題,并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使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一家的高尚品質。同時,對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組合作學習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課程改革下積極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意識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將小組合作學習法引入課堂活動當中,認真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法的中心思想,合理地進行分組、分工,有效地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進而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我選擇的是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按照“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優勢互補”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讓學生帶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培養學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之后,讓學生自主學習,并帶著問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比如:為什么說這堂課是難忘的一堂課?文章中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鼓勵學生對文本中的相關知識進行思考、討論,進而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同時,這樣的課堂還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對學生健全的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對比閱讀教學法
所謂的對比是讓學生將有相同點的事物進行比較,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而且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對比中閱讀,在幫助學生理解核心思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在對比中掌握知識獲得能力。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為了能夠讓學生真正感受和理解父母的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將本文與上節課所學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和《慈母情懷》這兩篇文章進行對比學習,讓學生對文章中父親表現出來的那種“嚴格的愛”,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中父親所表現出來的愛進行對比理解,以幫助學生理解雖然愛的形式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同時,也讓學生理解中國媽媽和外國媽媽表達愛的不同方式。這樣的對比閱讀過程,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小老師”教學制度
“小老師”教學制度是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教學生,一方面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另一方面也能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給課堂注入生機,對高效語文課堂的實現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伯牙絕弦》時,我選擇了“小老師”教學制度。首先,我讓學生課下借助字典認識本節課的生字生詞,在上課的時候,我選擇一兩名學生讓其教大家認讀。之后,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重點句子進行解讀,如:“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及高效課堂的實現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活動,進而在展現語文課程魅力的同時,也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楊曉輝.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J].讀寫算,2012(78).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