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郭榮燕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時代,所以鄉村小學數學教學想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就要不斷地創新改革,這樣才能確保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的發展,才能培養出與時俱進的優秀的學生。針對如何提高鄉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出與時俱進的鄉村學生做出了以下的探究。
關鍵詞:鄉村;小學數學;創新;教學辦法
不管是對文化的發展還是經濟的發展,我們都要不斷地進行創新,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經濟文化不斷地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地進步。對于鄉村小學數學教學,更要注重創新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才能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生活。故此,本文針對提高鄉村小學數學創新教學質量,提出了以下幾種創新型的教學辦法。
一、加強與農業生產的聯系
作為鄉村的小學生,接觸到的實際的農業生產是非常多的,所以在鄉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與農業生產的聯系,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應用。所以,鄉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用一些有趣的教學辦法來引起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興趣,還要進行創新教學,加強與農業生產的聯系,從而培養出與農業密切結合的創新型人才。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積計算”教學中,就可以引入相應多的農業知識。比如,小明家有一塊長5米,寬3米的玉米地,平均每平方米就種植8棵玉米,問小明家玉米地里一共有多少棵玉米?首先,要對小明玉米地的面積進行計算,小明玉米地的面積為:5×3=15(平方米),然后15×8=90(棵),也就是說小明家的玉米地里一共種植了90棵玉米。然后老師就可以根據這道題再改編以下題目,例如:小明家今年打算種植200棵玉米,平均每平方米就能種植8棵玉米,那么小明家的玉米地的面積是多大?如果剛好是正方形的玉米地,那么該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首先,玉米地的面積為:200÷8=25(平方米),然后根據所學的知識得知,5×5=25,所以該正方形的邊長為5米。
二、加強開放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書本上的內容永遠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加強開放性教學,不應用以前的知識來禁錮學生的想象。例如,在進行多位數的加法教學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多位數,并且自由組合相加的兩個多位數。比如,學生可以抽取“1、2、3”三個數字來進行自由組合,既可以組成123與321的相加,又可以組成231與132的相加,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從而加強學生的創新組合能力。
三、加強鼓勵教學
比如,在我們的認知里面,月亮是圓的,但是對于一些還沒有被灌輸“月亮是圓的”的知識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月亮的認知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會有人說是方的,也可能有人會說是三角形的,無奇不有,但是有的老師卻扼殺了他們的這種想象力,不斷地強調“月亮是圓的”。所以,要增強鄉村學生的創新能力,鄉村小學數學老師就不能禁錮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比較奇怪的見解,老師不應該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否定他們,而應鼓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去研究一些比較奇怪的見解,讓他們自己在了解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教學使命,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調節自己的教學方法,完成不同的教學使命,所以鄉村小學數學也應該加強創新性的教學,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加快農村的發展。
參考文獻:
羅海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趨勢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23).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