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燕
【關鍵詞】小學數學 錯誤資源 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043-02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思維方式的錯誤等原因,會產生許多意料之外的錯誤,我們稱之為錯誤資源。教師若能精確地捕捉和利用錯誤資源,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就能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領悟方法,發展數學思維。下面,筆者談談如何有效地利用錯誤資源進行具體教學。
一、發現錯誤資源,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當學生出現一些值得探究的錯誤時,教師不要第一時間進行否定或者更正,應先讓學生對答案的正確與否作出判斷,再根據學生出現的錯誤,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和比較,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從而達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畫角》這一內容,在對105°角進行畫圖時,有一位學生將105°的角畫成了85°。教師并不是直接指出問題,而是請他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畫角的過程,并進行了如下引導教學:
師:大家觀察一下這位同學畫角的過程,有沒有什么發現呢?
生A:他畫的方法不對,他在數量角器上的刻度時方向反了。
師:你是怎么發現他的方向數反了呢?
生A:105°的角大于90°,是鈍角,用三角形的直角進行對比就會發現他畫的角小于90°,這就證明他的方向錯了。
師:那大家有沒有什么方法使我們在畫角時又快又不出錯呢?
生B:畫角之前首先判斷角是屬于鈍角還是銳角,畫完以后再與直角進行對比。
生C:在利用量角器畫圖時,首先確認0刻度線的方向再畫角。
師:很好,謝謝這位同學的“不小心”,讓大家總結出這么多畫角的方法。下面大家能在不借助量角器的情況下,畫出150°的角嗎?
以上教學過程,教師準確地發現并抓住學生由于粗心引起的畫角錯誤,借此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找出錯誤的原因并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方法的多樣性,成功地將學生的錯誤資源轉換成有效的教學資源。可見,在發現錯誤資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快速地分析錯誤資源的價值,并根據課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問題情境,將錯誤資源轉化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有利資源。
二、巧用錯誤資源,激發探究興趣
課堂中學生出現錯誤時,如果教師直接告知正確答案,就難以觸及問題的實質,容易抑制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錯誤資源時,教師應“將錯就錯”,合理設置與之相對應的問題情境,對學生進行逐步引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自主地發現問題,激發探究興趣。
例如,對于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內容,有教師進行了如下教學:
師:大家根據學過的圖形,猜一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怎么算。
生A:兩條相鄰的邊相乘,跟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式一樣。
師:那我把這個平行四邊形再變得扁一點,大家有沒有發現什么變化?
生B:面積越來越小了,但是四條邊都沒有改變。
師:這是為什么呢?大家想想看,它也屬于四邊形,能不能將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式套用在平行四邊形上呢?
生A:把它拉成長方形。
生C:不對不對,這樣它的面積就改變了,我覺得應該把它拼成一個長方形再進行計算。
師:那大家動手試試,把它的面積計算出來,再與其他四邊形的計算方式進行對比,看看有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底×高。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討論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有了一個深刻的了解。由此可見,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面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教師千萬不能進行批評與斥責,而是要對學生的錯誤進行換位思考,利用錯誤激發學生對問題產生探究興趣。
三、總結錯誤資源,形成知識系統
一般而言,學生出錯的原因大致為解題時過于粗心,對概念的掌握不透徹,對解題方法的不熟悉,或是教師自身的因素,教師應幫助學生對同類錯誤進行區別和比較,幫助學生從錯誤資源中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系統。
例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時,筆者進行了如下錯誤資源總結教學:
師:在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角是銳角,它一定是鈍角三角形。這句話是正確的嗎?
生A:正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其他兩個角小于90°,那第三個角一定要大于90°才能相加等于180°。
師:那我想請你幫我量一下這兩個三角形(一個等邊三角形和有一個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每個角的角度。
生A:其中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是60°;另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是45°,一個角是90°,它們都不是鈍角三角形。
師:沒錯!大家再觀察一下這兩個三角形的角度,有什么結論嗎?
生B:有兩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不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是如果兩個已知的銳角和等于90°,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生C:如果兩個銳角和小于90°,就是鈍角三角形。
師:很好!那么,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這句話正確嗎?
生B:不對!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就不是鈍角三角形。
師:非常好!
在以上教學過程中,一道錯誤的案例引發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討論和梳理,通過對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構建了系統的三角形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可見,面對課堂中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要采取避而棄之或反復強調的方法。
錯誤資源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廣大教師要以客觀積極的態度正確面對,并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讓錯誤資源有效地服務于課堂教學。(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