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要:“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要想每個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家校合作至關重要。對家校合作教育中的相關誤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五個“+”的實踐規避策略。旨在讓家長和學校在合作中提升教育力,促進每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家校合作;實施;科學方法
家校合作教育,家校雙方形成一種合力,共同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尋求孩子能夠接受的教育方法,這既是家校合作的出發點,也是其歸宿。實踐表明,要想讓家長、學校更好地合作,發揮家校合作的最大合力,家校雙方應遵循科學的方法,努力做好五個“+”來實現家校合作。
一、學習+反思——“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教育家陳鶴琴這樣說:“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認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資格了,其實不然。”我們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難道教育小孩不懂方法,可以教育得好嗎?在這里筆者呼吁家校合作要想有成效,家長、學校、老師都要不斷學習、反思。
對于育人來說,其實“家長”和“教師”一樣,都是一種職業,而且這個職業一旦從事就終生不能辭職。那么,正所謂“學無止境”,在“父母”這個崗位上,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做稱職的父母;在“教師”這個崗位上,只有堅持不懈地學習,才能做稱職的教師;教育孩子是一個知識不斷累積的過程,是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
是一個對比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總結的過程。這需要我們每一個家長、老師靜下來踏踏實實地做,認認真真地想。只在這樣才能和孩子共同成長,積累豐富的教育經驗;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吸收充足的營養,繼而茁壯地成長。
二、理智+心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這句話既說明世間萬事變幻莫測,也道出教育并非萬能之理。現在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個孩子,獨生子女就是父母的命,“含在嘴里怕化了,捧
在手里怕掉了”,孩子牽動著整個家庭的喜怒哀樂。也正是如此,家長都在為孩子將來的“出人頭地”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而鮮有認可孩子將來做個普通勞動者,平凡地過一生。正是由于家長的這種觀念使孩子的平凡意識越來越淡化。于是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孩子在“成名成家”“與眾不同”的思潮洗禮下,滋生著“目空一切”“看不起普通勞動者”的不健康心理。這種從小就熏陶在“不同凡響”氛圍中的教育,使孩子變得脆弱、敏感、狂妄而不堪一擊,尤其當遠大的理想變得遙遙無期,絢麗的美景依然虛無縹緲時,脆弱、幼稚的心便會在嚴酷的現實面前過早地枯萎、夭折。
因此,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家長要以一顆平常心培養孩子的平凡意識。孩子就是孩子,永遠不要把他們“特殊化”,相信孩子,給他們營造一個平常、自由自在的教育氛圍。
三、平等+寬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世上誰人不犯錯,成長中的孩子更無法避免犯錯誤。然而,對待錯誤的態度,許多家長往往對自己的錯誤總是想方設法找借口,寬容自己,而對孩子的錯誤卻像眼睛里容進一粒沙子一樣大做文章,興師問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美好愿望,這樣熱切的希望常常使父母用過于苛刻的目光審視孩子,巴不得他們每分鐘都在進步,進而容不得他們有一絲缺點、犯一點錯誤。實際上,對于孩子成長中犯的錯,我們應該有足夠的理智和寬容。家長不僅要理智地調整好心態,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孩子犯錯誤是難免的;而且要經常主動和老師聯系,討論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心平氣和地講理,在討論中明辨是非,既要指出孩子的問題,又要讓孩子心服口服。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和空間,一廂情愿地要求孩子學習只能進步不能后退是不科學的、不現實的,只有寬容的愛的力量才能使孩子的心靈得到舒展,才能讓孩子得到努力上進的動力、信心和勇氣。
四、榜樣+堅持——“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時時刻刻,都應該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隨時都有可能會影響孩子,與孩子共處時的分分秒秒都應該檢點自己的言行,給孩子以示范,做孩子的榜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家長應讓自己文明的言行、規范的舉止像涓涓細流一樣滲入孩子的心田。同時及時和老師聯系,隨時、共同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行為表現,以利于及時掌握孩子的動態,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防患于未然。
記住笛福爾的話:“做父母的對于子女的早年教育絕不是一種無效勞動。雖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處于沉睡狀態,沒有見到效應;但是,到后來終有一天,會看見大有好處的。”
五、愛心+方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有位教育家這樣說:“假若你每天不進行系統的教育工作,那么你的孩子將智力發育不良,進入學校后學習也不會好。”孩子不是家庭的私有財產,教育孩子也不是家庭的私事,勿以心情好壞為轉移。心情好時對孩子格外親切和關心,心情不好時則不理不睬,甚至把孩子當出氣筒、替罪羊。有的家長對孩子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動不動就又打又罵,使孩子整日生活在驚恐不安之中,個性發展受到嚴重的壓抑,形成膽小、孤僻、倔強、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質。
家校合作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還要架好“網校”這座家校之間的橋梁。學校可以經常利用“網上家長學校”與家長勤聯系,把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傳達給學生家長。家長通過校信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作業,聽取老師對家庭教育方法的建議,及時改進、調整教育方法,遇到情況時與老師相互商量,統一教育思路,一起解決問題。共同研討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教育孩子亦是如此。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太陽”,是校園里的花朵。我們相信,在五“+”行動下,家校合作的效果必將發生改變。只要家校攜手“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我們的“太陽”就能放射出光芒萬丈,花朵就能鮮艷綻放!
參考文獻:
劉翠蘭.家校合作及其理論依據[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