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丹鳳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著眼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的培養(yǎng),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發(fā)展學生的潛能。那么,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呢?本人結合多元教學思路,遵循教學的多角度、全方位、遞進式原則,提出了適應學生個體差異教學模式——分層教學。
【關鍵詞】班級學生;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分層教學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著眼于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和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的培養(yǎng),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發(fā)展學生的潛能。那么,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呢?本人結合多元教學思路,遵循教學的多角度、全方位、遞進式原則,提出了適應學生個體差異教學模式——分層教學。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幾點做法與同行們進行商榷。
一、班級學生分層——共進步
分層教學理論的一個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和知識結構進行教學設計。為此,我們必須首先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依據學生對知識的不同掌握情況,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或組,并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興趣。當然,學生的這種分層是動態(tài)的、可變的,要根據不同時期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進行調整。對學生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一個出發(fā)點,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層或者分組,就不可能進行真正的分層教學。
如在開學期初,我通過調查研究全班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據學生對計算機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將全班學生相對分為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A組學生是對計算機有很強的操作能力,能達到熟練操作的水平。B組學生是對計算機只有簡單操作水平,不能熟練操作,一般情況下這組人最多。C組學生是對計算機很不了解。因為信息技術課是在計算機機房進行上課的,排位置時首先讓C組學生坐在中間位置,方便老師經常對這些同學進行指導。B組同學挨著C組同學,坐在靠中間的位置。A組同學坐在兩邊的位置。分組后有利于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于教師上課輔導,有利于學生信息的反饋,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學目標分層——做導向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于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情況來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的教給學生不同水平層次的知識,以便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相適應。這種知識水平是經過學生的努力可以達到的。用一句俗話就是“跳一跳,摘桃子”。對這種知識的學習,學生必須先努力向上“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即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目標的分層就在于給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階段學習目標,以使不同的學生能根據各自不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高、中、低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在課前要明確哪一層次的學生應掌握哪些知識技能,達到什么程度。下面筆者就以《用Word記日記》這節(jié)課為例來看看分層目標的確定:
這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包括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學會在Word中插入日記的日期/時間;第二個目標是學會刪除、插入、修改文字等編輯操作;第三個目標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滲透信息技術素養(yǎng),通過合作學習、主動參與,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能熱心幫助同學。
低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重點在于學會在Word中插入日記的日期/時間,在應用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關的操作;中層次的學生則要求在此前提下,學會刪除、插入、修改文字等編輯操作,對軟件的功能能夠進行進一步的自學和探究,還能舉一反三;高層次的學生在知識目標上能夠透徹理解教材的知識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滲透信息技術素養(yǎng),通過合作學習、主動參與,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能熱心幫助同學。
三、課堂教學分層——促提升
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的學為基礎的。教師的教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個體差異區(qū)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既有統(tǒng)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中的講授分層又是教學中的關鍵部分。因此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程度,授課內容按難易程度分成相應的幾個層次,分別對待,使所有的學生都有收獲。對高層次的學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層次的學生和低層次的學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前進,低層次的學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高層次的學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四、教學評價分層——揚自信
及時、合理、激勵性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在課堂上獲取成功,讓每個人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活起來。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上常常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習內容,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從而用不同的方法對他們進行激勵。如在畫圖軟件基本技能的學習中,學生用直線和曲線畫出各種各樣可愛的事物。我由衷地對優(yōu)等生說“你很善于觀察!”“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很有創(chuàng)意!”對中等生的評價卻是:“你主動嘗試了,說明你思考了,即使操作錯了,也是一種勝利。”對后進生的評價是“再想想,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或讓他們握緊拳頭說“努力吧,我能行!”這樣由衷的贊美就能真正激勵學生,激活學生心中的智慧,使他們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從從容容地學習、腳踏實地地探究、認認真真地交流,自然而然地就對學習產生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熱愛,學習也就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和快樂的源泉。這種評價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天賦潛質也各不相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存在,因材施教,是當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著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不應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應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為學生發(fā)展個性、彰顯本色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應永平.分層教學探討,人民教育出版社
[2]栗付亮.淺談分層教學.《新課程》2011.2
[3]牛敬群.尊重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2004.2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