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劍英
摘 要:心理素質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高中數學而言,心理素質的好壞對于其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義。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保證高中數學教學的效果,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生 健康心理素質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c)-0140-01
1 健康心理素質對于高中數學的重要性
在素質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素質便受到了較多的關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中小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教學實踐來看,許多學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心理教育,并設置了一些心理輔導崗位。對于高中生來講,由于高考的壓力,其心理健康更應受到教師的關注,而高中數學因其所具有的綜合性和抽象性等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度相對較大,對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等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學的相關內容,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實現教學效率的整體提升。
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講,在高中數學中進行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能夠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并且對于學習和高考等形成正確的認識,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一種樂觀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傳統教學理念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相對不足,通過在高中數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得學生與教師的溝通交流增加,并且能夠有效地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實現,保證了教學相長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為教師和學校所認識,但是就當前的教學實踐來看,高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具有較為敏感和脆弱的心理特點,這就使得其對自己的學習有可能會有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觀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是由于數學本身所具有的難度,學生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并且會在考試前出現焦慮、煩躁等現象,從而影響其整體水平的發揮。
其次,學生對于學習缺乏必要的信心。高中數學具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高一數學與初中數學有了較大的差別,一些學生不能適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其成績仍未實現較大改善的情況下,許多學生便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并且學生對于成功和失敗的理解上的偏差,使得其不能正視自己某次考試成績,從而產生厭學等情緒,在學習態度上也無法端正,最終影響了其個人的發展。
最后,各種壓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使得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多發。高中直接面向高考,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使學生在承擔繁重的學習壓力之外還要承受許多心理壓力,這些都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得學生被給予了更多的期望,對于學生成績有了更多的關注,而心理健康教育又無法有效地開展,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被忽略,從而造成多種不良現象。
3 高中數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有效措施
為了保證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對高考和學生的發展有正確的認識。高中教育所承擔的不僅僅是高考的任務,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自身教學有正確認識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改善其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將升學率作為衡量一個學校或者教師的唯一指標,注重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和培養方式的優化改革,使得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從學生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來完善高中數學教學,使其能夠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得到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從而樹立起數學學習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實現其綜合能力的提升。
第二,以教材為基礎來實現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高中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掌握數學教育的有效方法。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數學教學有機結合,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自覺主動地接受數學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一些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應用,使得高中數學課堂氛圍更為活躍,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能夠收獲相應的人生感悟,使得其心理素質能夠得到鍛煉和培養,為其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第三,要注重教學環境的創設。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素質教育的目標,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創設一種輕松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更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習,能夠有效地減輕學生學習等方面的壓力,使其學習效率提高的同時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通過教師對教學環境的組織和創設,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而自由的學習環境,促進了師生交流的增加,有利于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實現。
第四,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況給予充分的關注。高中教學中,班級學生的數量相對較多,教師應該對其班級內的學生學習情況及其思想狀態有充分的了解。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課堂表現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心理特點,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和激勵措施,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高中數學,注重其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實現因材施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提升。
第五,不斷完善教育評價體系。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要對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不再僅僅以成績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表現,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和支持,使其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通過積極心理暗示的應用,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和樂趣,從而增強其學習的成就感,也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的綜合提升。
4 結語
健康的心理素質對于高中生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高中數學又是高中教學的一個重點學科,將兩者有機結合能夠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對其學習能力和心理健康狀況有充分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來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使得教學內容包含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馮光成.怎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88.
[2] 余歡.心理素質教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南北橋,20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