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梅艷
【關鍵詞】 新課標;語文教學;創設情境;導語;板書;表演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3—0099—01
一、從導語入手,設置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節課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巧設導語是至關重要的。導語融知識性、藝術性、趣味性于一體,它像一座橋,架在理解課文內容與獲得知識的必經之路上,這座橋架穩了,架寬了,學生就可以輕松愉快地到達彼岸。如,在教授《父母的心》一課時,我首先播放了閻維文演唱的《母親》MTV。當著名歌唱家閻維文飽含深情的“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那三鮮餡兒,有人她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啊——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的歌聲在耳畔響起時,臺上臺下師生們的心都被深深打動了,許多人的眼角都閃現著淚花,大家不約而同地都跟唱起來,課堂氣氛一下就被激活了,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就像火炬一樣一下被點燃了。
二、從板書設計入手,創設情境
隨著課改的深入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深層介入,傳統的板書漸漸淡出課堂,但語文板書仍有其應有的舞臺。板書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直觀表達的藝術,老師只有在深鉆教材的基礎上設計的精美板書可很好地輔助教學,能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審美享受。不過語文教師的板書應該遵循以下法則:一是板書設計要力求“精”,就是要用最精練的語言在黑板上列出課文線索或內容提綱、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達到以簡馭繁、語約義豐的目的,起到便于學生記憶的效果。二是板書設計要“全”,即全面完整,有較強的系統性。三是板書要美,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都給學生以影響,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板書應在清晰、工整中追求美。
三、從表演入手,創設情境
表演是高一層次的形象性,因為它不僅是教學內容的外觀形象,而且展現了人物內心世界。還可讓學生表演,學生表演有獨特的教學意義。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從本質上,兒童個個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實際上,兒童不僅具有潛在的表演天賦,而且還有著愛表演的個性特征。表演能夠有效地調動并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動”與“樂”中把握課文內蘊,理解人物的性格、語言、動作、神態及內心世界。
在教《變色龍》一課時,筆者就運用了表演課本劇的形式,把課文中的精彩情節在課堂上再現,讓學生在表演中深刻體會課文表達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表現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活躍了氣氛,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使其樂學。
四、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聽聲情并茂的錄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產生激動人心的情境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如教《春》一文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精心設計了一個課前導入和朗讀環節:在講授新課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風景圖,讓學生觀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圖,背出表現春天的詩句,然后在聲畫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讀錄像。那美不勝收的佳景和配音員絲絲入扣的朗讀,讓學生在有如親臨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花草樹木競相爭榮的景象和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從而達到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聲形色并舉,創設情境
教師的最終目的不僅要追求教學質量,還需要進一步美化課堂,把學生帶入濃濃的語文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聲情并茂主張的是教師利用聲、形傳授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擴展學生的思維。范讀課文尤其能夠彰顯出教師的聲情并茂。作為課文知識的教授者,教師自身應該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利用相關的教學技巧才能顯示出語文教學的價值。語文教師在范讀課文時,必須充分帶動聲、形、色等要素。聲,是為了吐字清楚、響亮;形,應該保持與姿勢和手勢的協調;色,則表情要與課文內容相互一致。例如,在讀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時,教師則需把自己帶進當時的情境中,站直身子、挺起胸脯,聲音鏗鏘有力,眼神執著堅定,通過老師的示范,讓學生深刻感受海燕的堅強與無畏的精神,從而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受到感染和激勵。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