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獻儒
【摘要】閱讀能力是學習語文的重中之重,也是評價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很多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普遍較低。本論文重點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村初中生在閱讀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提高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閱讀能力;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對我國初中語文的教學進行了新的定位,這就為當前初中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確定了一個強力的保障。在新課標修訂當中,對中學生的閱讀改革也確定了方向,正是基于這一大的社會背景,本文試就新的教改形勢下農村初中生閱讀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村初中生在閱讀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提高策略,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中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從學生閱讀能力的構成要素,我們大約可以將閱讀能力的培養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為積累性閱讀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認識大量的文字,了解基本的字、詞、句子以及相應的表達方式,積累一定的詞匯量,為提高閱讀能力打基礎。第二為理解性閱讀階段。在這個時間內學生主要是學會分析文章,了解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式,掌握文章的寫作思路和寫作目的。第三為鑒賞性閱讀階段。這個過程主要是高中一到二年級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進行鑒賞和評價的能力。最后是創造性閱讀階段。主要是高三階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閱讀能力。
二、農村初中生在閱讀能力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落后、陳舊
現在不少教師還習慣于講授法這種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單一,教學方法嚴重落伍,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背道而馳。具體表現在,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重分析、輕感悟;重理解、輕積累的傾向。這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通病,而在農村初中尤為突出,通過調查走訪,我們還了解到如下信息:農村初中由于地域偏僻,學生綜合素質較低;教師深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仍以講授法為主。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無法培養相應的感悟能力,無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讀書量少,課外閱讀無序與低效
國家根據中學生發展的需求,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為初中生課外閱讀規定了底線要求:初中階段,不少于260萬字,但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量普遍不足,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大約有15%左右的學生感覺到自己閱讀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自己的閱讀量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課外閱讀量太少;第二,課外閱讀缺乏積極有效的引導;第三,課外讀物匱乏;第四,課外閱讀存在阻力;第五,課外閱讀時間嚴重不
足。
(三)課堂教學未能以學生為主體,課外閱讀缺乏指導策略
我們之所以要加強課外閱讀就是要把課堂上學習到的字、詞、句在我們的課外閱讀中加以學習和鞏固,同時也在生活中能體現,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課外閱讀作為學習語文的“第二課堂”,不光可以鞏固課堂教學的內容,還可以更深層次地學習和了解語文知識。所以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重中之重,作為老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應通過課堂閱讀指導閱讀方法,強化閱讀技能,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遷移,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的原則,教給學生“點金術”。
三、提高農村初中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閱讀是提高現代人素質的必由之路,只有閱讀才能治愚、治懶、治落后。所以提高農村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已迫在眉睫。本論文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提高農村初中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深化農村小學階段的閱讀教改,注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
從閱讀能力發展的階段劃分來看,小學階段正是形成積累性閱讀的階段,主要是字詞的積累和語言的積累。從當前的現狀來看,大部分農村初中的九年級學生也未達到這個標準。所以應該加強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改革,要把調動學生的閱讀情感放在首位,并注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
(二)引導農村學生循序漸進開展鑒賞評價學習
鑒賞評價能力是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農村學生閱讀面狹窄,甚至無暇閱讀,在閱讀中自我鑒賞的可能性很小,與市區學生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在農村初中階段開展鑒賞評價學習,適應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拓展閱讀深度,提高閱讀質量。久而久之,農村學生也會像市區學生一樣在閱讀中自覺形成鑒賞評價的習慣,而習慣的形成有助于鑒賞評價能力的逐步提高。對此,我們不妨先確定主題,然后由易到難逐步開展鑒賞評價學習。
(三)建立班級圖書角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村學生視野開闊了,僅僅一本語文教材,己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量了。而且現代社會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著,我們又不可能不斷地把日新月異的新的概念和規律性、知識點補充到教材中去。然而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貧窮,無力購買更多的書籍,而且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可以組織學生在班上開辦圖書角,讓同學們把自己家里各種書籍帶來,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之后便擺進圖書角,讓部分無力購買更多書籍的同學可以借閱這些書籍。
(四)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良好的閱讀氛圍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農村家長大多數是小學畢業或不識字,農村學生大多數認為自家的閱讀氛圍不好,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消除這種觀念,在家中也要讓學生自己作為,多鼓勵孩子多讀課外書籍。另外還需要保障課外書籍的來源,讓學生在想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有書可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閱讀感興趣,并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可以自覺、自主地閱讀,那么對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參考文獻
[1]楊樂科.用觀念和方法提高農村初中生的閱讀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11(3).
[2]莫少斌.農村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探討[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S1).
(編輯: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