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芬
摘 要: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科教學的落實。語文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科的教學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為己任的。從課堂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行思維素質教育,注意提高學生語文的整體素質,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等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以人的身心發展為前提,遵照社會和人的發展需求、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的教育。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語文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以降低難度著重能力培養為前提”,包括智能素質教育、品德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三個方面。現結合本人教學實踐,就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談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課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快慢之差,學習成績有優劣之分,但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毀掉任何一個學生都是在犯罪。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接受能力的快慢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大綱要求的前提下,對待優差學生都能平等。
二、實行思維素質教育
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在表達自己思想的時候,有的人一針見血、見地深刻,能清楚地讓人明白,而有的人沒有應變能力,詞不達意,讓人誤解。教師平時在訓練中,要加強自己的“三維”培養,用自己的“三維”來啟發、調動、挖掘學生的“三維”,因為只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才是開發智力的核心。
在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和語言訓練過程中,學生的反應速度與教師的思維跳躍有很大關系。因此,教師加強思想認識能力的培養,去改變學生在寫作或講話中思想狹窄、認識問題不夠深入等問題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首先要在思想方面下功夫,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引導學生去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去感受生活、體會生活、觸摸生活,汲取生活之陽光,透析生活之真諦,這樣才能使學生避免反復折騰那幾句陳舊的材料、主觀意識片面、論述天真、缺乏真情實感等缺點。寫文章與講話就像畫家作畫一樣,要有獨特的閃光點,使思想發光,決非亂涂亂抹、隨意發揮,要好好地在生活中沉淀,要有所發現與創新。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意識到這些問題,他就會引導學生去品讀生活,“于細微處見真情”,學生的作文或講話就能做到有花有果。
三、注意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整體素質
以往語文教學往往重知識輕能力,學生的愛好和特長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導致學生語文整體素質的下降。這些問題促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新觀念,要把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融為一體。在實際教學中,既要教給學生知識,又要培養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聽、想、記、說緊密聯系起來。采用多種措施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創造說話機會,教給學生說話方式,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注重課堂上精練,給學生自己思考和練習的機會,指導學生多讀,深入體會作者的寫法,并將所得寫下來,要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培養學生讀、寫興趣,逐步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四、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主渠道能夠深入細致地改革,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基礎。近幾年來,語文教學越來越脫離實際,老師只注重平日的字、詞、句教學,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問題,所教出的學生都是一些與社會需要相脫離的學生,不能在社會大舞臺上發揮個人的一技之長。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認清形勢,大膽解放思想,從源頭抓好學生的智能培養,真正使所教的學生有能力、有特長,適應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之需要,畢業后就業一專多能,不被社會所淘汰,否則我們的教育將滯后于經濟的發展。
總之,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各項素質,需要我們教師更新觀念,以求“拋磚引玉”,遵循教師善教和學生會學樂學并重,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并重的原則。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交流,勇于實踐,更好地推進語文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尤立家.論語文素質教育的任務[D].湖南師范大學,2013.
[2]吳志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