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人教版的幾篇例文入手,首先分析了學生學會閱讀的意義,并強調了師生關系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接著從人教版的幾篇例文入手,結合教學實際分析了師生共建閱讀課堂的有效嘗試,旨在為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改革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和諧;閱讀;課堂
一、師生共同閱讀的意義
1.陶冶情操
法國科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好的書,就是和許多品德高尚的人談話。”讀到一本好書,找到崇拜的英雄人物(是為社會、人類有卓越貢獻或獻身的人),心靈會感到幸福,從而強化道德、理想意識,凈化心靈,一生朝著理想的目標奮斗不已。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激勵了一代中國青年為祖國的事業前赴后繼。師生共同閱讀,一起享受文本的感動,性情在不自覺中共同陶冶。
2.儲備知識
書是什么?是歷史、自然、人靈魂的記載。讀書不僅能開拓視野,增添知識信息,了解和認識世界,還能滿足兒童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生的記憶力強,大量的閱讀后,哪怕是囫圇吞棗的閱讀,也能儲備知識。當他們長大或工作時,會發現這些知識對他們有裨益。師生一起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雙方知識在增加。
3.促進師生關系
英國的威·沃克曾說過:“只要讀書用心,人的舉止自然會一點點優雅起來。”師生共同閱讀書籍,在生活中融入讀書的故事、讀書的體會,讓師生關系在讀書中變得更和諧。
4.提高自身素養
閱讀在獲取知識和感悟的同時,或自覺不自覺地融入生活和實踐中,從而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素養、培養人格精神都有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師生共同閱讀構建和諧課堂
閱讀作為學習語文知識和提高自身素養的重要方式,歷來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重視。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陣地,如何創設師生互動的閱讀課堂,如何構建和諧的閱讀課堂,不僅需要教師提升自我的水平,更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
1.師生一起在興趣中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生對閱讀的濃厚興趣,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閱讀中去,而培養閱讀興趣的最好方法是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老師可根據課本內容特點進行相機引導。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就和學生探討關于童話的話題。我和學生一起猜猜世界童話大王是誰,他有哪些作品等,講講自己知道的童話。推薦何種閱讀書目,需要結合課文內容從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心理需求出發,這樣,閱讀才是最有效的。
2.師生共同討論閱讀的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同的題材,不同的內容,閱讀方法不一樣。掌握閱讀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討論閱讀的方法。例如,對人教版《金色的魚鉤》這一課,我就與學生說說用怎樣的閱讀方法最好,并寫出自己的見解。學生讀完后,針對閱讀方法,可以說各抒己見,有的說用瀏覽性泛讀比較好,因為課文比較長;有的說用摘錄法較好,因為課文層次很清晰;還有的說用品味性精讀較好,因為課文內容催人淚下……我也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我們各自用自己喜歡方式來閱讀,并寫下閱讀筆記和感受,在課堂上師生一起分享。讓學生明確閱讀的方法,對于自己知識的系統化、條理化將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3.師生在課文的意境里共同品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種情包含在里面。有的是深深的思鄉情;有的是淡淡的朋友情;有的是熾熱的愛國情……每一篇課文都是情感熏陶的一次洗禮,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思想教育的絕佳的借鑒。為此,我與學生常常一起閱讀美文。如,當我們讀到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只有一個地球》中的”只有一個地球,如果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我們的心不僅為人類隨意毀壞地球的行為而痛心!當我們讀到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她死了,在新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時,師生不禁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而流下同情的淚水……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不再是師生,而是有心有靈犀的朋友。在情感的世界里共同分享文本帶來的閱讀快樂!這樣的閱讀,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入,課文給學生帶來的將是永遠抹不去的記憶!
4.師生在課堂的舞臺上演繹課文的精彩
每一本書都是一部影視劇,每一篇課文就是影視劇里的精彩片段。讓學生經歷精彩片段的演繹,自己就是導演、演員,在參與中共同經歷課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在學習了人教版《地震中的父與子》后,我與學生共同編排了一個劇本,我扮演父親,學生扮演文中的其他人物。在演到父親發瘋似的用雙手挖地震的瓦礫時,悲戚的音樂響起,我仿佛真的就是文中那位父親,“阿曼達,我的兒子!……”我泣不成聲。而在瓦礫中的“兒子”聲音微弱“爸爸,我一定會堅持的!因為您平時經常對我們說,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只要堅持,沒有過不去的坎!”此情此景,在場的所有學生都被感動了,啜泣聲一陣陣傳來……這樣的形式,文章的情感直接敲擊著學生的心靈,每個人的思想都會受到一次深深的洗禮。還有當學人教版《竊讀記》時,我們會表演作者愛讀書的場景;在學完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雪地里的小畫家》后,我們會模仿著文章里的小鴨子、小雞、小貓的樣子在地上畫畫……針對不同課文,我們都進行表演,讓看似呆板的文字變成會跳動的精靈、變成會說話的人物、變成五顏六色的圣誕樹……這樣的做法,讓文本活起來,具體起來,學生感受到的是觸手可及的溫暖,是耳邊回響的音樂。
5.師生共同續寫課文的傳奇
在小學階段,所選取的文章文質優美,中心深邃。讓人讀完后,總感到一意未盡,不免感到有些悵然。于是,我與學生就共同來大膽暢想,為精彩文章續寫結尾。如,在學完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窮人》后,我們進行了《窮人》續寫,學生帶著對桑拿一家的深深同情,又寫了幾個孩子們長大后繼續助人為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在學習了《金色的魚鉤》后,學生又寫了小梁后來如何把老班長的事跡向黨匯報,戰士們是如何發揚老班長精神等。這樣的續寫,不但讓學生鞏固了對課文的理解,自己的寫作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語文是一門充滿情感的課程,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課程。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的統一,閱讀是認識世界的一種工具,閱讀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一劑良藥。學會閱讀該是多么幸福!作為一名教師,我感覺有書的陪伴真好,特別是能和學生共同閱讀,共同交流和探討,我感覺我仿佛年輕了幾歲,我又找回了逝去的童年。也因此,我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心:閱讀之旅,我將永遠與孩子相伴。
參考文獻:
[1]劉慧,冉敏方.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0(03).
[2]趙建鼎.蛻變·簡單: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渴望“簡裝版”[J].中國校外教育,2010(09).
[3]雪金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思考[J].才智,2011(21).
[4]蔡銀霞.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05).
[5]董娜.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6]梁春蓮.“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9(36).
作者簡介:施自強,男,1973年7月出生,大專學歷,現就職于浙江省天臺縣白鶴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