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婷蜓
摘要:導入是新教學內容的開始,有效的課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動機,讓學生快速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使學習過程更具目標性和針對性。對3個初中物理課堂導入案例進行分析,分析成功導入和失敗導入的原因,總結初中物理課堂有效導入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導入 有效性
一、引言
導入是新教學內容的開始,有效的課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動機,讓學生快速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使學習過程更具目標性和針對性。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尤其是抽象的初中物理課程,課堂導入的成敗對教學效果有著更大的影響,初中物理教師更應重視導入的有效性問題。目前導入的方案有很多,同一內容導入方案也不同。本文對初中物理課堂導入案例進行分析,探討初中物理課堂有效導入的策略。
二、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1:在開展《慣性》教學前,教師采用實驗法進行教學導入。首先,教師手拿盛滿水的玻璃杯,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在不同運動方向下水的傾斜方向。(1)教師手持玻璃杯向左邊運動,水向什么方向溢出。運動停止后,水向什么方向溢出?(2)將水杯放于講桌上,用塑料板覆蓋玻璃杯口,于玻璃杯口位置木板上放置一個雞蛋,提示學生觀察擊打塑料板后發生什么現象。教師用木棒擊打塑料片,并使塑料片快速飛離玻璃口,此時雞蛋掉入水杯中。學生發現雞蛋掉入水杯后,學生頓時興奮起來,然后不斷相互反問: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導入分析:本導入采用實驗導入方式,首先通過水杯運動狀態下水溢出情況激發學生對本次課程教學內容的基本認識,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該問題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但是由于學生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生活經驗進行觀察,激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思考。然后,教師再通過“雞蛋落水”實驗,通過獲得與學生認知相反的實驗結果,可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實驗結果本質的探究,從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后的連續反問行為,也可以看出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對了解實驗本質的迫切要求。雖然本次實驗裝置很簡單,但是卻很好地達到了激發學生好奇心的作用。實驗導入具有直觀性的特點,中學生的思維具有習慣性和形象性特點,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再形象、清楚的描述,也無法達到實驗產生的效果,學生也更愿意相信眼睛看到的內容。因此,實驗導入教學可以提高可信度和可視度,實驗的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觸發學生的興奮點。
案例2:在開展《壓力和壓強》一節教學時,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使用了以下導入方式。教師向學生展示以下文段:某湖面在某年初冬結了冰,一群小學生不知道危險,跑道冰面上玩耍,突然冰面破裂,有一名小孩從裂縫中調入湖中。此時,一名路人剛好看到這個情況,立馬跑到湖邊,以爬行的方式接近落水學生附近,將學生拉上冰面后,路人與學生一同爬向岸邊。看完這段文字后,教師向學生提問:為什么這個路人要采用爬行的方式去救人,為什么不直接跑過去,這樣更快一點?然后,學生根據嘗試立即回答:跑過去可能把冰壓碎了,爬過去就不會。就是再繼續提問:同學們說的對,那為什么“爬過去”不會壓碎冰面,而“跑過去”會壓碎冰面,兩者有什么不同嗎,請同學們分析一下。部分學生根據爬過去和走過去的動作立刻想到人與冰面的接觸面積不同,立刻有反應快的學生回答:爬過去和跑過去的接觸面積不同,爬過去的接觸面更大,跑過去的接觸面積小。學生給出答案后,然后引導學生總結“爬過去和跑過去時人的體重未發生變化,而由于人與冰面的接觸面積不同,導致人對冰面產生不同的壓力效果,這就是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壓強”。
導入分析:該導入采用故事導入法,并且故事為學生生活中可看到的故事,借助生活中的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在改導入過程中,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利用三個問題將學生逐步引導至“壓強”,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壓強的感念,并且通過壓強大小變化掌握壓強的影響因素:在壓力不變下,接觸面積與壓強呈負相關。教師在故事中首先通過分析路人為什么爬過去救人而非跑過去救人的問題,讓學生將舊知識與學習情境相容,很好地引入新課教學。
三、失敗案例分析
案例3:某教室在講授“磁鐵”章節內容時,該教師使用“阿房宮的門”作為情境問題作為導入:阿房宮是我國古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修建的,該建筑之所在歷史上有名,不僅是因為它的規模宏大壯麗,還因為阿房宮具有防范刺客的功能。在古代的時候,武器的原材料為鐵,要是有人私自攜帶鐵制武器進入阿房宮,阿房宮的大門會立即將武器吸附在大門上,守門士兵也會立即發現刺客。
導入分析:教師通過阿房宮大門的吸附鐵質兵器的性質,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探討磁鐵的性質。教師的本意非常好,因為“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學生產生問題后才會深入的進行思考,主動針對問題開展探究活動,并最終習得知識。設置懸疑也是當前教師常用導入方式,通過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并且將問題與新課知識相聯系可以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但是磁鐵的性質學生早已有了解,而且學生大多數都玩過磁鐵,對磁鐵并沒有什么了解,因此教師的問題導入毫無新意,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能立刻猜到是磁鐵,并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因而也不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問題導入要能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才能收到啟發思維的教學效果。而該導入問題僅能讓學生聯想到磁鐵的性質,而無法根據導入問題作出進一步思考。因而不利于教師根據導入問題展開磁體及磁化、磁感線、地磁場等內容學習。因此,該導入方式并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學生本身對磁鐵的性質有較多的了解,該導入反而讓學深入認為該節課的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反而產生輕視的心理。
四、結語
并非所有導入都能產生好的效果,初中物理課堂導入設計,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從問題表面探究問題的本質,同時給予學生探究的空間,才能讓提起學生的好奇心,達到激發興趣的作用,如果導入過于簡單,無法給予學生探究空間,反而對教學產生不利影響,降低教學效率。初中物理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依據導入的功能和運用原則,合理使用導入方式和設計導入內容,才能真正發揮導入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成.試析初中物理課堂導入藝術[J].新課程,2014,(03):161.
[2]鐘啟發.重視課堂第一環節——初中物理課堂導入藝術研究[J].新課程,2014,(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