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生
伴隨互聯網在社會生活的全面而深入的運用,網絡生存已經成為普遍存在的現實。然而,網絡輿論的異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的誤讀和曲解不容忽視。一是泛化文化,一些網民以“謠”吸睛、以“謊”獵奇,一些網站容“黃”入網、引“暴”上線,以充斥虛假信息的“偽文化”、以一般動物式的“沒文化”和有違人類價值標準的“反文化”貶低文化的靈魂,易使得文化發生價值變異,將文化審美萎縮為大眾快感,誘使人的追求走向庸俗化,使人變亂自己的操守。二是混亂歷史,一些網民熱衷“穿越”歷史嘩眾,一些作品“惡搞”經典取寵,以虛擬來遮蔽和取消歷史真實,以擠壓文明誘使人喪失歷史感,易使人失去精神家園、迷失回“家”路。三是擠壓創新,一些網民以“山寨”復制精品、一些作品以“戲仿”剽竊創意,易損傷原創群體利益、挫傷創新者的積極性,損害創造的激情和動力。四是消解夢想,一些作品致力于以“高富帥”和“白富美”標準塑造夢想,一些網民終日以“扮純”、“賣萌”魅惑社會大眾,易使人陷入庸俗低俗媚俗的泥潭,誘發人出現心理與現實的分裂。
網絡生存出現的這些負面現象,既有“槍手”、“黑手”主觀故意的原因,也有作為政治精英的領導干部群體對網絡社會的領導和管理不足的原因,造成網上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夢想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落。當代中國網絡異化現象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網絡的異化,后者不僅是網絡的全面異化,而且是社會制度的深度異化,完全是“資本邏輯”操縱著“文化邏輯”,而中國網絡異化只是一種局部現象,是可以通過思想批判的推力、網絡管理的助力和重建夢想的拉力逐步消除的暫時問題。
思想批判的推動從日常生活批判、社會科學評論和文化哲學批判三個層面展開,網絡管理的助力也通過多種渠道維護,但這些遠遠不夠,還需要一種崇高夢想的拉力從上層拉動。這種拉動在當前集中凝聚和體現為“網絡中國夢”的營造。“網絡中國夢”是互聯網健康生態與中國夢的內在契合,這種契合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以中國夢為中國互聯網發展導引方向,二是以網絡文化發展進一步在“虛擬社會”中構筑“中國夢”,三是以網絡文化健康發展進一步托起“中國夢”。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文化的主題,這一主題理應潛孕、滲透、體現和彰顯在互聯網這一當前新的社會形式和文化載體的筑夢之上,這是網絡文化建設題中應有之義。領導干部在社會中的引領地位和帶動作用,要求其在網絡中國夢營造中起表率作用。在深入批判互聯網生存異化問題的基礎上,構筑中國的互聯網之夢、托起中國網絡文化之夢,借助網絡工具實現中國夢,是時代需要、大勢所趨,也是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為此,領導干部一應帶頭踐行社會主義網絡核心價值觀,為消除當代中國網絡文化異化現象指明方向。二應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文化,為中國互聯網發展提供健康土壤。三要完善和踐行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制度體系,提升網絡社會主義治理現代化能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網絡社會科學發展發揮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