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驊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化和不斷推進,作文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章就如何提高高中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闡述,認為應轉變教學觀念,順應教學改革形勢,打好課堂教學基礎,科學有序地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作文指導,以提高作文教學的課堂教學實效,并重點處理好“人”與“術”、“寫”與“說”、“教”與“學”之間的相互關系,突破課堂教學瓶頸,以期獲得有效且高效的高中作文課堂教學成果。
【關鍵詞】作文教學 ?有效性 ?教學基礎 ?教學實效 ?教學瓶頸
近年來,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著教學準備不充分、實施方法不科學、評價標準較單一、問題解決不明顯等問題,這些問題勢必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產生不良影響,進而制約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影響課程改革的發展進程。如何開展作文課堂教學,教學大綱有規定,課程目標有要求。在具體實踐中,需要我們理性思考、審慎把握、掌握規律,獲得作文教學的切實效果。本文旨在對如何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和思考。
一、預有準備,打好課堂教學基礎
1.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作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順應教育教學改革形勢,結合學生整體語文基礎和個體興趣愛好,倡導自由寫作理念,充分挖掘創意性寫作潛能,提升課堂教學實效,長久維持教學引導力、驅動力的過程。當前,有的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客觀存在講解有余啟發不足、指導較多激勵弱化的問題。為此,教師要準確把握作文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拓寬學生自由表達路徑,營造師生互動氛圍,真正將學生推向講臺,使其成為寫作的主人。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理念,注重多渠道對話與指向性傳授相融合,個性發展與統一標準相滲透,切實改變限制性思維和模式化教學觀念,為提升作文課堂教學實效提供先進的理念支撐。
2.把握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作文教學整體目標6個,階段目標6個,單元目標54個。教學中,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多觀察、會思考,能夠切身體悟生活;培育負責理性的寫作精神,促其勇于發表真知灼見;強化邏輯性思維意識,提高審題、擬題能力;針對指令性或自主性命題,結合掌握的語言知識,能夠創造性地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掌握基本的表達技能和方法,做到語句通順、表述邏輯、中心突出;能夠獨立寫作,掌握修改的基本方法,并在60分鐘內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俗話講,目標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教師既要了解新課改作文教學總目標,又要掌握各階段、各單元分目標,在做實每節課教學的基礎上,以課堂小目標的遞增,推進分目標的生成;以分目標的“化學反應”,內促整體目標的實現。
3.設計教學命題
從高考作文命題趨勢看,近年來話題作文漸漸隱退,新材料作文發展勢頭強勁,尤其人文關懷、勵志類題材較為廣泛,社會熱點成了命題的熱點。以2014年全國高考作文試題為例,18套試題中,有11套為命題作文,可以說,新課改形勢下命題作文回歸是大勢所趨。從理論上講,命題作文通常分為完全式、材料式、半命題作文,三者各有側重,但對學生命題、立意、表述能力的考查,仍是作文考試的核心要素。當前,無論語文教學如何改革,作文命題形式如何改變,教師只要在教學總目標的牽引下,分階段設計教學命題,運用科學的教學序列,引導學生緊扣完全命題作文的題眼,學會歸納理解命題材料的方法,掌握半命題補充的技能等,就能夯實開篇點題、謀篇布局的基礎。
二、科學實施,增強課堂教學實效
1.力求有序,優化教學
事物發展,貴在有序。高中作文教學序列的不同安排,體現了不同的寫作教學思想。《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了“注重強化學生的觀察、表現、評價意識,引導其在個性化感悟基礎上,學會自由表達”。教師在整體謀劃時,要根據各年級作文的分目標,劃分高中階段作文教學的三個學段:高一記敘文、高二議論文和高考作文。教學內容由淺入深,教學思想由簡到繁,展示從低到高,由單純到深刻的教學層級。在課堂施教中,要以針對性、系統性、超前性、可操作性為基點,突出文體知識到章法技巧的遞進,注重從聯想、想象、到思維創造的提升,彰顯表現、再現、文采的發展過程。同時要加強對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的研究,有序排列教學重點內容,使學生在遵循教學規律、按照一定序列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實現學、練、評的有效整合,進而增強課堂教學的系統性。
2.強調練習,提升能力
作文非易事,讀寫練苦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堅持限時性原則,結合學生寫作基礎,提出完成時間、完成標準、完成篇幅等要求,完成800字左右的文章,一般情況下高一70分鐘,高二60分鐘,高三50分鐘,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寫作的節奏,調控好寫作的時間。一方面,堅持邊練習邊講評的原則,事實上,一節課教學中,要把修辭、語法、布局等寫作方法講深講透,確實難以做到,與其泛而不精,不如“烹小鮮”做好單個的訓練,這樣有的放矢,促使學生通過階段訓練,突破單個寫作難題。另一方面,要注意調動學生自我批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互評環節融入練習教學,教師負責指導,使學生在體驗批改作文的情境中,學會站在教師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習作,進而提升寫作水平和教學實效。
3.點面結合,分層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自我命題的點,連好“作文網絡”的面。通過點面的有機結合,巧用“課前五分鐘演講”、“課后五分鐘講評”等有效載體,大力開展“每周寫一小文,每半月寫一大文”活動,持續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營造師生參與教學的濃厚氛圍,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課堂教學中,實現從知到行的根本轉變。由于學生受家庭教育、個人語言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會表現出不同的接受力、理解力、分析力。為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進行“大鍋燉”提高整體寫作水平的同時,還要確定每個人的寫作發展目標,制定具體的輔導辦法,采取不同的教學思路,使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實到末端,進而補短揚長,提升整體的作文教學質量。
三、突出重點,突破課堂教學瓶頸
1.處理“人”與“術”的關系,改變內驅力弱化的現狀
從寫作的本質看,每名高中生的寫作都是現實生活的需要,而不只局限于課堂上的作文教學,也不只是交給教師看就完成了任務。事實上,每名學生都有表達與交流的愿望,都是信息的寫作者、發布者、傳播者、閱讀者、評價者。當前,新的教學媒體為教師課堂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自覺處理好教師、學生與課堂教學媒體技術運用的關系,并基于學生寫作本性的特點規律,不斷激發自我教學和學生學習寫作的活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作文教學新載體、新形式和新渠道,擺脫傳統的紙、筆、黑板、教課書等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將課堂教學內容、方法、路徑納入網頁、博客、QQ空間,進而豐富作文教學形式和內容,路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切實改變內驅力弱化的現狀。
2.抓好“寫”與“說”的滲透,破解創造力受限的桎梏
寫作的核心在于“寫”與“說”的有效滲透,教師要準確找到兩者融合發展的結合點,分析課堂教學創造性受限的原因和因素,制定有效措施的辦法,為學生的自主寫作與自由表達創設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這不僅是教師提高課堂作文教學效能所需,更是激發學生創造性寫作所要。當前,在開展作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創意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要愛護學生創造性表達的熱情,不用各種規范去束縛他們的思維,不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們。要提供平時多練筆的時間和機會,使有感而發,有觸而發,不能總是在作文課上應命而作。同時,教師要聯系實際,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資源,使學生“用我手,寫我心”,直接融入教學環境,掌握寫與說的基本技能。
3.重視“教”與“學”的結合,解決引導力不強的問題
作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作過程的指導,重視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讓學生通過寫作實踐,學會取材、立意、構思、起草、加工、修改,這是任何文體的寫作者必須經歷的幾個環節。指導任何文體的寫作,都應重視這些環節。那些“下筆千言,一揮而就”的佳話,并不是沒有這些基本環節或過程,只不過是在大腦中完成了取材、立意、布局等工作。實踐證明,學生寫作能力只能在寫作實踐中得到提高。為此,寫作知識的教學,還是要精要,有用。太多了,太系統了,反而會束縛學生的學習。在學生多讀多寫的基礎上,教師要改變“一刀切”“齊步走”的教學模式,善于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恰當的指導、點撥、修改,這樣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效果會更好。
四、結束語
作為高中語文一線教師,筆者切實地感到當前的作文教學既不能滿足學生素質提升的內在需求,也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外在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應順應發展形勢,把握時代脈搏,不斷更新作文教學理念,在充分結合高中生學情的基礎上,科學有序地進行作文課堂教學,切實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家強.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J]. 教育教學論壇,2013(4).
[2] 何善亮. 有效教學的整體建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任雅玲. 高中作文教學高效策略[J]. 教學與管理,2014(6).
[4] 王秀杰. 淺談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3).
[5] 劉良華. 有效教學論[M].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6] 肖海龍. 學與教的新策略[M]. 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7] 王曉霞. 有效作文教學的策略[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4).
[8] 魏國良. 現代語文教學論[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本文系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基于課程評價下的課堂有效教學研究” (J/D/2013/00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