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梅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涌現出來。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探尋與時代發展要求相一致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論,從而促使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得以提高。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著手,重點分析了新課改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策
當前,有一些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滯后,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并且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不太理想。面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要營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營造有趣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意力都是非常差的,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營造有趣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比如,當在教學《難忘的一天》時,教師首先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思考一下,在你們的記憶中哪一天是最難忘的?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通過這樣一個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開始回憶。教師然后依次讓學生來表述他們記憶中最難忘的一天。當學生敘述完之后,教師要推出本節課要講的一篇課文,等到學生聽到課文的題目之后,他們特別想知道作者最難忘的一天發生了什么事,這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也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
二、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本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學科。通過學習語文,便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與他人進行溝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在教學《菜園子》時,可以讓學生來回顧一下每一天他們的早飯、午飯、晚飯會吃到哪幾種蔬菜,在平時休閑時間會吃到哪些水果。然后,讓學生說出他們認識的蔬菜、水果,這種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方法,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又能讓學生感受學生語文的有用性,最終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就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顏萌.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七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
[2]鄭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初探[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