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香
摘 要:引導學生自行探究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基本途徑。過去的教學把重點放在了知識的結論上,缺乏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缺少探究的實踐活動,無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發揮。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課;探究性;學習
那么怎樣探究呢?探究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依靠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給學生提供自主展現、提問、交流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將學生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模式。探究性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智力開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自學能力的培養。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目的、要求、內容,從小學生年齡特點出發,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是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最佳模式。下面就淺談一些具體做法:
一、掌握探究性學習的理論
探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在探究中實現知識的再次發現。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知識,還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愿望極為重要,它對學生探究學習的效果至關重要。那我們如何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呢?首先要有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習中發揮學生原有的內在潛能。其次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探究、回答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最后是要有展現學生自我的形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探究意識,形成學習上的主動。
二、形成合作探究學習的氛圍
形成合作探究學習的氛圍是提高學生基礎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合作探究學習能讓學生知識互補、能力互補,最終實現共同進步。例如《豆沙包制作》一課中,我讓學生在分小組自學課文的基礎上,討論怎樣制作,學生帶盆、面、酵母、豆沙餡、搟面杖等工具、材料,然后自己動手和面、揉面、制皮、包豆沙包,自己蒸豆沙包。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興趣濃厚,每個學生都爭先恐后地進行動手操作,使豆沙包的制作圓滿成功。
通過探究性的實踐教學讓我明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需要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還要積極地參與到探究當中去。在學生出現了有新意的想法之后,教師要給予贊賞與肯定,使學生的那份自信成為前進的動力,對今后學生的再探究起著促進的作用。也就是說讓學生的學習欲望形成良性的循環。
但是,學習的環節并非一帆風順,當遇到挫折之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現實,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心態,反思下一次如何進步,如何成功。
參考文獻:
李鳳鳴.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成長的階梯[J].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