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瑞
【摘 要】《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從目前來看,初中物理課堂缺乏“生活味”,讓課堂失去原本的色彩,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因此,教師要注重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驅動學生去學習,促進課堂教學實效的提高。本文立足學生發展,結合筆者多年的物理實踐教學經驗和北師大版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例,深入分析如何在初中物理中實施生活化教學,以助力物理課堂教學變革,促進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 ? ?生活化教學 ? ?應用
從目前來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出現一些問題:課堂教學缺乏生活化內容,使物理學習變成了純粹的理論、概念化學習,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價值;物理實驗與生活脫節,學生很難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處;物理作業、練習也缺乏生活味,學生對作業提不起興趣等。因此,要重新構建活力的物理課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注入生活元素。那么,教師應如何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物理課堂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生活化的情境能夠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有效激發出來。因此,在實施生活化物理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物理教材內容,設計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去思考。有“疑”有“趣”,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物理課堂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創設生活化情境時,要注意情境與物理內容的銜接,并具有一定的難度,促進學生思維轉動與發展。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物理《聲音的產生》這一課時,筆者以熟悉的生活為背景材料,加工成問題情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首動聽的音樂,然后問學生:你知道這是怎么發聲的嗎?此時,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出來。教師繼續引導:生活中,你認為還有什么方法能夠發出聲音?活躍的學生一下子敲起了桌子,并說“敲桌子能夠發聲”,有學生“跺跺腳,發出聲音”,有學生“鼓掌”……物理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了。“你們知道聲是怎么產生的嗎?想不想一起一探究竟?”學生紛紛點頭,顯露出極大的學習興趣。在這個案例中,教師以生活情境,引進物理聲音的產生這一課的學習。
二、設計生活問題,誘發學生探究
探究學習是新課改極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這主要是因為探究學習能突出學生主體,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其他能力也逐漸得到培養。在探究中,教師主要起引導性作用。當然,探究不是設計問題,帶動探究那么簡單的一件事。能否誘發學生探究,關鍵還在于問題的設計。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可以將物理與生活結合起來,設計生活問題,讓學生覺得有探究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潛能,促進探究活動的展開。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生活情景問題,誘發學生探究。1. 把一張平整的紙條放在平滑的臺面上,將一個水杯壓在上面。你能做到不接觸也不影響水杯而把紙條拿掉嗎?如果能,請探究為什么你能做到?2. 有一輛運動的小車,上面裝有方塊。如果小車突然停止,上面的方塊會怎么樣?請探究這說明了什么?學生融入情景,帶著生活問題探究,逐步學習有關“運動和力的關系”的知識。
三、生活融入實驗,提高學習效果
實驗教學中融入一定的生活內容,能夠提高實驗學習效果。以往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純粹地演示實驗,讓學生看;或者是讓學生自主實驗,學習枯燥的物理知識,學習效果不高。因此,教師要將生活內容融入實驗教學中,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帶著生活問題去實驗,尋求答案,促進學生合作。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浮力大小到底受什么影響。生活中,也有很多相關的內容,教師在實驗前提問:船、木塊能浮在水面,這是為什么?你們知道原因嗎?很多學生搖搖頭。師: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展開實驗,一起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揭開謎底。學生需要自主設計實驗,包括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等,教師提供學生實驗時需要的器材。在學生實驗后,教師繼續出示一個生活問題:人們在游泳時,從淺水區走到深水區,人感受到的浮力越大。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將實驗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實驗興趣,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設計生活作業,刺激學生探索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以往的物理作業缺乏生活氣息,學生找不到解題的動力,感覺作業就是一種“負擔”。因此,為了改變學生對物理作業的看法,教師要多設計生活化物理作業,刺激學生不斷探索,不斷學習,獲取更大的發展。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初中物理《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條件》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生活化作業,取得很好的效果。1. 嚴寒的冬天,溫度不斷下降,這可急壞了果園主。于是,果園主吩咐工人給橘子樹噴水。氣溫降低,水結成冰,橘子終于保住了。果園主為什么要給橘子樹噴水?請結合物理知識分析。2. “蠟浴”在體育場所隨處可見。你知道“蠟浴”運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嗎?這兩道作業與生活緊密相關,很容易驅動學生去努力完成。生活化的作業能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延伸,還能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看到物理與生活的聯系,以此反過來促進學生學習。
總之,新課改下,教師要在物理課堂上實施生活化教學。教師要不斷思考如何將生活與物理融合起來,讓生活化教學引領物理課堂走向高效與精彩。
【參考文獻】
[1]趙春崗. 關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探索[J]. 考試周刊,2014(85) .
[2]趙斌.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科學探究[J]. 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2) .
[3]楊麗. 利用導學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的關鍵[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