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海
【摘 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提出問題,導入新課,是我們教師首先應該考慮的。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就應該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正確的思維方向,這是一堂課成功的前提。
【關鍵詞】科學教學 導入 方法
興趣是學習的關鍵,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師教學的全部內容中最本質和最重要的部分。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一個很關鍵的課題,值得教師反復探討。而開課時的導入無疑是一個最佳契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新課導入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保障。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化的導入方法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還有助于培養和塑造學生的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和方向。結合幾年來的教學經驗,我將在科學教學中,高效的新課導入方法總結如下。
一、直接導入
一上課,教師直接說明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提出教學目的和要求,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指向迅速集中并自然有效地導向教學內容,起到了提綱挈領、統攝全課的作用。直接導入,要求教師語言簡潔明快,條理性強,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
如講授《力和運動》一章時,老師說:“力是什么?這是人類認識運動現象以來一直關注的問題。通過這一章我們能正確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p>
二、承上啟下導入
由舊知識引入,利用舊知識來講解新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呼應,互為因果。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舊知識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由舊概念引入新概念;以熟帶生;用舊詞解新詞;講新課前通過學生聽寫、扮演、翻譯、練習來復習舊知識,然后再教新知識;教師提問或概述舊知識;師生共同回憶舊知識等。
例:初中科學等效電阻概念的講授。
師:電路(1)中只有一個電阻R,電源電壓為U,如何求電路的電流強度I? 生:利用歐姆定律I=U/R。師:如果電路中有兩個電阻R1和R2并聯,其他條件不變,如圖(2),電路中的電流強度又怎么求?
(同學們議論,但無法回答)師:用一個畫有電阻R的紙片將電阻R1和R2兩電阻蓋住,問這時電路的電流強度等于多少? 生:這不用問,當然是I=U/R啦。師:看來如果用一個電阻R來代替并聯的電阻R1和R2計算電流強度就可以直接使用歐姆定律,那么,并聯的電阻R1和R2可以用電阻R來代替的條件是什么呢?R和R1、R2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這節課要講的等效電阻問題。
三、事例導入
從生產、生活中選取一些生動形象的實例引入和佐證,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讓深奧的道理通俗化,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具體生動地理解知識。運用時需要注意:選材要典型、生動、淺近、具體,并且緊扣教材、引證準確。
例:初中科學“壓強”的導入。
師:初冬的一天,幾個小學生在冰面上玩耍。突然冰面破裂,一個孩子掉了下去。一個解放軍叔叔跑到岸邊,然后爬行到冰破處將孩子拉上來。解放軍叔叔為什么要爬過去,跑過去救人不是更快嗎?生:跑過去可能將冰壓碎。師:是的,“跑過去”和“爬過去”冰受到的壓力相等,然而由于受力面積不同,壓力產生的效果不同。看來有必要引入一個物理概念來準確地表示壓力產生的效果的不同,這就是今天將要學習的“壓強”。
四、教具導入
在講解教學內容前,利用標本、樣品、掛圖、模型、示教板、視頻等直觀教具,指導學生觀察、感知所學對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直觀教具導入,可以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
例:“利用鏈式核反應產生核爆炸”的導入。
師:請同學們看,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的照片,實物的直徑是71厘米,長305厘米,重約4噸。它有很大的殺傷力,爆炸時相當于2萬噸黃色炸藥TNT的爆炸力。這樣巨大的爆炸力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我們將學習利用鏈式核反應產生爆炸的道理……
五、故事導入
即通過故事或典故、傳說等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創造一種情境來引入新課。在各學科的發現和發展史中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從中選出一些適當的片段,不僅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興趣,不失為一種好的導入方法,但要注意典故的選用須有趣味性、啟發性和教育性。
例:在講授電磁感應的條件時,教師先講了一段小故事。
與法拉第同時代研究電磁感應的還有一位瑞士青年科學家科拉頓,他采取了和法拉第的實驗幾乎相同的實驗裝置??评D辦事十分謹慎,為了不使實驗用的電磁鐵對電流表產生影響,他把電流表用很長的導線接到隔壁房間里去,科拉頓在兩個房間跑來跑去進行實驗和觀察,結果他沒有發現電磁感應現象。這是為什么呢?
六、懸念導入
在教學中精心構思、巧布懸念,也是導入新課的方法。懸念常能引起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使他們打破砂鍋問到底,盡快知道究竟,但須注意,懸念的設置要恰當適度,不能不懸,也不能過懸。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學生興趣高漲,自始至終扣人心弦,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例:初中科學講授電功率的概念。
師:這里有兩只燈泡,一只燈泡上標有“220V 100W”,另一只燈泡上標有“220V 25W”,問這兩只燈泡接在電路中哪個更亮?生:標有“220V 100W”的燈泡亮。師:現在將兩只燈泡串聯起來(邊講邊做試驗),哪只燈泡更亮?生(驚奇地):標有“220V 25W”的燈泡更亮。師:這是怎么回事?學習了電功率我們就明白了。
七、活動導入
素質教育提倡“兩自、四動”教學,兩自即自我教育、自主學習,四動即眼動、腦動、手動、嘴動。在課堂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有趣的活動獲得情感體驗,激發學生興趣。應用此點應注意活動要簡單易行,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教學規律。
例:教師在講授《內能》一節課的開始,發給每一個學生一小段鐵絲,教師:“你能用什么辦法可以使鐵絲的溫度升高呢?看誰的辦法多?”
八、實驗導入
教師巧設實驗,使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規律,進行歸納總結,推導出結論,從而導入新課。運用實驗導入,直觀性強,效果顯著,能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并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應用此點要注意兩點:首先,實驗的設計要巧妙、新穎、有針對性;其次,要善于根據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來提問和啟發,以促使學生去思考和探究。例:教師在講授晶體的熔解時,讓學生觀察冰水混合物加熱時冰的熔解情況和溫度。
師:“在冰熔解過程中,試管中溫度是否變化?”生:“冰熔解完之前溫度不變,冰熔解完后溫度上升?!睅煟骸皩ΑT诒劢鈺r一直給試管加熱,冰是否在吸收熱量?”生:“是的?!睅煟骸氨谌劢鈺r,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這是為什么呢?”
九、審題導入
這是指新課開始時,教師先板書課題或標題,然后從探討題意入手。這種方法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又突出中心或主題,可使學生思維迅速定向,很快進入對中心問題的探求,因此也是常用的導入技法。運用此法關鍵在于針對教材,圍繞課題提出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此外還要善于引導,讓學生朝著一定的方向思考。
例:在講平面鏡成像規律前讓學生考慮這么一道題。
月亮和地球間的距離約3.84×105 km,問夜晚在水深15m的水池中看到的月亮離水面多遠?生:“15m?!睅煟骸笆?5m嗎?若月亮離水面才15m深,這月亮早就被人“撈”走了。那么應該是多少呢?請看平面鏡的成像規律?!?/p>
十、類比導入
事物總是相互聯系的。知識和知識之間通過已知類比未知、由此及彼喚起學生聯想,引導學生學習新知,這也是教師常用的導入方式。
例:在講電場前,先叫學生體會一下冬天進入燒有火爐的屋子里對“熱場”的感受,用“熱場”代替電場,用不同的人代替不同的檢驗電荷,用人的冷暖感受代替檢驗電荷受到的場力。因為學生對“熱場”有切身感受,容易引起主動思維,思維便像開了閘的水噴涌而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這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類比推理,便能很容易完成對電場強度的教學。
總之,新課導入有多種方式方法,但無論哪一種導入,都要力求合乎以下程序:集中注意力→引起興趣→激發思維→明確目的→進入學習課題。任何一種導入方法不可生搬硬套,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靈活使用,從而為達到新課的最佳教學效果做鋪墊,這也是培養學生長期的學習興趣、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有效方式。新課導入方法選擇的重要性,將體現在短期教學活動中和該課程長期的教學所取得的效果中。
【參考文獻】
[1]龔懷玲.物理新課導入藝術[J].宿州師專學報, 2002(02) .
[2]李勝華.初中物理新課導入六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 2007(11) .
[3]朱燕君.初中科學新課導入方法淺談[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6(S1).
[4]王毅.初中科學學科導入新課的四大方略[J].成功(教育),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