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娣
摘要: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直接關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影響著企業產品的質量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調查表明,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低。應根據相關標準與實際需要,夯實中職校“硬環境”基礎、強化教師隊伍“軟環境”建設、加大信息化能力考核,不斷提高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關鍵詞:區域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5)01-0049-03
一、淮安市中職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現狀
2013年3月至12月期間,課題組通過問卷形式,對淮安市部分職業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開展了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680份,回收率為97%,其中有效問卷658份,有效率為96.8%。
調查發現,淮安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低,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工具軟件使用能力。教師操作系統及硬件使用情況非常熟練的占10%左右,熟練的占20%左右,不熟練的占50%左右,幾乎不會的占5%左右,不熟練的占比較大;使用情況,大多數教師也不能熟練使用常用軟件及多媒體。因為教師對計算機軟、硬件發展認識程度不高,學校也沒有對發展日新月異的計算機軟、硬件及多媒體使用技術及時進行培訓。
第二,信息技術與學科專業整合能力。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情況中經常使用的占12.3%,有時使用的占22.2%,偶爾使用的占53.9%,從不使用的占11.6%。原因是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運用能力程度不高,少數教師是因為感興趣而使用,絕大多數教師是迫于聽課、比賽、省市檢查需要使用。
第三,網絡學習能力。80%左右的教師上網查找資料及與他人交流、討論能力較強;而沒有個人教學空間并利用空間布置作業、提供資料、在線答疑的教師占80%左右。只有20%左右的教師具有較強的網絡運用能力,不僅擁有個人的教學空間,能通過空間布置作業、提供資料、在線答疑等。
第四,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60%左右的教師參加過省、市、縣信息化公開課、研討課、競賽、微課等,90%左右的教師參加省、市、縣信息化教學理論、模式、方法及技術培訓,并取得相關等級(資格)證書。這說明淮安市職業學校信息化宣傳與推廣比較到位。但是對于參加過信息化培訓的教師來說,就其培訓內容上,參加過“軟件基本操作與使用”“因特網基本知識與操作”“多媒體課件與素材資源處理”的教師較多,而參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卻較少,大多數注重基礎軟件和教學課件與素材的培訓,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較少,這說明培訓過于看重技術,而忽略了教學實際運用,使得教師只會學技術,應付信息技術考試,卻不能靈活地整合到自己專業學科教學中去。這是導致職業學校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能力較低的根源。
調查還顯示,大部分教師認為根據江蘇省信息技術標準細化各項技術指標是重要的,這給構建淮安市職業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淮安市職業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
根據上述調查數據分析,征求相關專家和同行意見,淮安市政府制定了《淮安市職業學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該標準主要從信息素養、基本技能和應用技能三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強調信息素養,突出培養“三大意識”。主要包括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意識,獲取最前沿教育教學資源的意識,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手段的意識。能識別和正確評價網絡信息來源的真實性。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道德。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能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中有關信息化的任務和目標,利用好信息技術,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育模式,以“信息化”引領“職業教育現代化”,以此促進教師自身信息化教學觀念及意識的形成。
其次,練好基本技能,重點學會“五大操作”。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硬件操作和軟件操作。硬件的“五大操作”指:(1)計算機硬件(如鍵盤、顯示器、打印機、掃描儀等)的功能和操作;(2)學校配備的各種電教設備的使用、維護及故障排除;(3)能夠簡單地設置網絡和故障排除;(4)常用硬件媒體設備種類與功能(如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每種設備適用于何種環境以及適用于傳遞哪一類信息等);(5)熟練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室系統進行教學,第一,會使用主流版本的操作系統,第二,會進行常用軟件的安裝與卸載;第三,漢字錄入達到30個/秒,第四,會使用圖像處理、動畫制作、錄像錄屏等軟件,第五,了解計算機病毒的特征、熟練使用主流的殺毒軟件并進行正確地查殺病毒。
再次,重視應用技能,著力提升“兩種能力”。應用技能主要包括應用能力和能力提升。應用能力包括:(1)在線學習能力。能夠利用網絡空間為學生布置作業、提供在線學習資料、在線解答問題、管理個人教學空間等。(2)交流能力。能使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如QQ、微信、微博、BBS)等技術工具與學生、家長、同事、專家進行交流。能力提升包括:(1)教師及教育管理人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校級(含校級)以上有關信息化教學理論、模式、方法及技術的培訓,并在2年內取得符合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求的相應等級證書;(2)專職教師需取得現代教育技術相關專業畢業或相應的等級(資格)證書。
三、提高區域中職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途徑
(一)夯實職業學校“硬環境”基礎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至關重要。沒有硬件作為外在的基本條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法真正落到實處。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職業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專項資金,做好“兩大信息化平臺”建設。一是網絡學習平臺,包括“三大系統”:(1)數字化教學資源發布、共享和管理系統;(2)面向學生和社會人員學習的服務系統;(3)面向教師教學的服務系統。二是數字化信息資源平臺。它包括網絡課程、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工作過程模擬軟件、通用主題素材庫、名師名課音像以及專業群網站等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僅以江蘇省金湖中等專業學校為例,該校已基本上做到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建有數字化校園、多媒體教室,教師在自己的工作環境內可隨時隨地上網。
(二)強化教師隊伍“軟環境”建設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調查表明,大多數教師都認識到信息技術確實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驅使下,很多教師都是被動地學習信息技術。所以要改變目前的教學狀態,一方面要通過宣傳教育,加強理論培訓,另一方面教師要以積極的態度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教育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信息技術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
2.加強技能培訓,提高運用能力。隨著國家職業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中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亟待提高。筆者認為,一要建立信息化培訓基地;二要建立信息化培訓專家庫;三要加強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培訓;四要加強信息技術校本培訓。前三項主要由省、市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第四項更應加強提高培訓質量。在實施校本培訓的過程中,將培訓分為集中培訓、網絡培訓、日常自我培訓。(1)集中培訓應采用分專業、分層次、案例引領教學方法進行,重點培訓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與專業學科整合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例如,針對現有的學生、教材、教學條件開展學科教學設計觀摩活動,開展多媒體課件制作、信息化教學公開課、研討課、課題研究等,不斷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2)對教師進行日常自我培訓。如教務管理上要求教師上交的材料一定要是電子文檔;每學期必須在多媒體教室上5次課并上交不少于10個關于學科教學的多媒體課件。(3)網絡培訓要考慮到教師時間的問題,進行集中培訓有時對一些有課、出差教師難以實現,還可以選擇網絡培訓。在校園網平臺為每位教師設置一個賬號,以便教師在培訓以外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但網上需提供大量的培訓課件、講座、視頻、資源等。
(三)加大信息化能力考核,制定激勵機制
培訓的目的不僅使教師學會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讓教師能把培訓內容靈活地運用到教學工作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學校應建立教師管理評價體系。
1.建立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能力考試體系。以《江蘇省國家教育信息化達標率評價標準(試行)》為依據,以《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為指導,由國家制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能力標準,根據標準對職前教師和在職教師進行培訓和考核,并頒發信息化資格證書,作為任職的資格條件。
2.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業務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校每年應將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讓那些能在學科教學中很好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教師得到更多的績效工資,同時在評優、職務晉升方面也優先考慮。只有多措并舉,才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信息化教學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章躍一)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f
Reg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A Case Study
FU Ming-Di
(Huai'an Jinh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nhu 2116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technical talents, affects the product quality of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is not high. Thu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tandard and the actual needs,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inform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to constantly promote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regional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