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學應以行動為先導,以體驗為主體。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既符合音樂的教學特點又契合幼兒的學習特點,注重幼兒主體意識,強調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和生成性,筆者意在探討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的價值、特點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建議,期望幼兒教育工作者能以幼兒體驗為著眼點對幼兒音樂教育有一個新的審視,從而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關鍵詞】體驗;幼兒;音樂教育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人們對教育有了全新的審視,從重視“教育結果”到關注“教育過程”的轉變,預示著新型師生關系的建構和教學方式變革。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中主要表現在通過聽、動作(包括繪畫、敲擊等方式)以及情緒情感的體驗讓幼兒體會音高、旋律、力度及節奏上的變化學習音樂知識,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一、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的價值
(一)以幼兒主體為核心,建構和諧的師生關系
皮亞杰曾說:“教育的理想不是最大限度地教,而是去學習如何去學習,去學習如何去發展,去學習如何去繼續發展?!痹谟變阂魳方逃械难苌饬x是,幼兒教師要做的不是教孩子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情感、獲得體驗,然后通過不斷內化完成新舊經驗的建構,再去創造、重新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施教者,而是支持者和引導者。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構建了一個和諧平等的師幼關系,教師扮演雙重角色,既要是教師教孩子去認知、感悟、創造,又要是伙伴和孩子一起尋找快樂。
(二)以音樂體驗為載體,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強調幼兒體驗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引導幼兒通過身體動作、語言、表情等多種形式將感知的音樂以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方式通過肢體動作描繪流動、抽象的音樂符號,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以浸潤式融入一日生活中能夠有效地調節幼兒的情緒。從體驗學習的角度來說,這種動態的教學形式首先使幼兒對音樂進行體驗性認知,然后結合已有經驗尋找一種獨有的表達方式,從體驗認知到體悟表達是一個內化及再現的過程。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全面協調著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二、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的主要特點
音樂是以流動的音響來塑造形象的情感藝術,體驗教學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有其獨有的特征,它不僅體現在教學方式上,還體現幼兒的學習特點上,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融合性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因此音樂教育的形式不止拘泥于正式的音樂教學當中,還包括在活動的過度環節、區域活動、以及早操、午休等這些非正式的音樂活動當中,音樂教育巧妙的融合并全面協調著幼兒的一日生活。然而除了這些生活環節以外,這種融合性還表現在音樂教育與其他教學內容的結合,比如音樂故事、音樂戲劇、音樂游戲以及作為背景音樂或者輔助性音樂支持著其他幼兒園教學活動。
(二)緘默性
生活處處皆教育,音樂以最常見的藝術形式蘊含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當中, 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著幼兒的情緒情感,比如午休時舒緩的音樂讓幼兒感到精神放松、身體舒展,過度環節漸快的音樂讓幼兒有緊迫感,盡快過度到下一個活動,體驗性音樂教育形式能以“有聲”的形式進行“無聲”的教育,使幼兒教育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三)個體差異性
體驗式教學強調個體意識,結合原有經驗創造性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每個兒童對音樂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表達的內容和方式也各具差異,體驗式音樂教育不要求一致性,提倡幼兒有自己的想法,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種關注幼兒主體性的教育模式更具開放性和生成性,能更好的兼顧到每個孩子的表現欲,使孩子能發自內心感到的快樂。
三、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的建議討論
體驗式幼兒音樂教育既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也契合了音樂學科的教學特點,結合以上教學特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
(一)創設教學環境,增加音樂體驗
良好的音樂情景能夠更有效的引導幼兒進入音樂主題,也能使其置身與音樂氛圍之中在生活中耳濡目染學習音樂、獲得快樂??梢赃M行物質環境的創設,如動手制作簡易的音樂材料,在礦泉水瓶里裝小石子當作沙錘,在吸管上剪幾個孔做小笛子等方式,通過親手操作增加他們的音樂體驗,將五線譜、音符、調號等一些音樂元素以粘貼、懸掛、擺放等形式進行展示,使幼兒置身音樂環境中激發他們的音樂興趣。還注意加強精神環境的創設,如開展戲劇、話劇表演以及音樂游戲活動營造幼兒園良好的音樂氛圍。
(二)挖掘音樂特點,實施體驗教學
從挖掘歌曲內容特性出發,選用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比如大班歌唱教學活動《三只猴子》可以運用圖譜將歌詞內容呈現出來,用猴子、床、頭、向下的箭頭等圖片表示“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的情景,大班幼兒聯想能力強、善于表達這種直觀具體的教學方法便于理解、方便記憶,還可以借鑒“綜合音樂感”的教學方法,從音色、力度、音高、節奏等方面挖掘音樂元素特性,如用手勢的高低來表示音高,用走步和小跑的形式表示節奏的快慢等。這種把抽象的音樂符號以最直觀、最容易讓幼兒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讓幼兒通過親身的體驗去感受音樂、表達音樂,從而喜愛音樂。
(一)尊重幼兒體驗,進行多元評價
狄爾泰認為生命體驗在所有的個體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因此體驗的結果是因人而異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的評價不能以點蓋面、以偏概全,應以尊重幼兒生命的獨特性為著眼點,因為教育的核心是幼兒,所以評價也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無論教師進行什么樣的內容,采用什么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會落到幼兒的發展上,如果評價的主體偏離很容易產生本末倒置的結果,使教師只重“教”的情況,不看幼兒的“學”的效果。
四、結語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了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幼兒能在生活中、自然中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同時喜歡傾聽并愿意用動作、語言、表情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可以看出,幼兒音樂教育應立足于幼兒的自我體驗,在活動過程中融入音樂、感受音樂、體會音樂。體驗教學不僅作為一種學習方法引導著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的轉變,也作為一種教育理念重新審視幼兒教師角色的定位和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然而怎樣將體驗式教學思想滲透在幼兒音樂教育當中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楊四耕.體驗教學[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李奕.淺析體驗式教學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教育研究,2010(8).
[3]黃施娟.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的“體驗型”音樂教學模式[J].學前教育研究,2008(1).
作者簡介:韓雪(1990—),女,哈爾濱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藝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