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文化建設深入到各個領域及行業,深刻領悟院校實驗室文化內涵、探索文化建設途徑,對提高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管理水平意義深遠。
【關鍵詞】院校實驗室 文化內涵 文化功能 建設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010-01
實驗室研究和探討院校實驗室文化的內涵、功能和建設途徑是發展的必然要求,更對辦學效率和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院校實驗室文化的內涵
《辭海》對“文化”有兩種界定。廣義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1]。由于人們的認識和應用范圍不同,文化也有不同的分支和定義。院校實驗室文化是與實驗室全體人員文化觀念、敬業精神、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等諸多要素密切相關的精神文化活動的總和。
院校實驗室文化是高層次的管理手段,由表及里包含四個層次,即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者相互聯系相輔相成。
環境文化是實驗室文化的物質載體。包括實驗室在建筑布局、儀器設備的擺設、室內裝潢、介紹展板等方面體現出的文化藝術和精神追求。物質文化是院校實驗室文化的有形基礎。
(一)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是主要外顯形式。可以折射出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職業價值觀,對職業和周圍事物的是非優劣和重要程度的評價標準。
(二)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院校實驗室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由院校實驗室法律法規、組織形態、管理形態等構成的外顯文化。既有剛性也有柔性。剛性的指成文的工作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獎懲制度;柔性的包括長期形成的職業道德規范、技術服務和交流習慣等。制度文化包括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兩個方面,是院校實驗室管理過程中極具效力的一系列管理機制和管理手段,是院校實驗室文化的精髓。
(三)精神文化
是由院校實驗室全體工作人員逐步形成的行為規范、群體意識、價值觀念等精神體系,以及對院校實驗室工作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和忠誠度,是院校實驗室文化的最高層次。
二、院校實驗室文化的功能
院校實驗室,就是通過充分發揮實驗室文化的功能,創建良好的實驗室文化形象和宜人的實驗室文化氛圍,使實驗室文化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一)導向功能
院校實驗室文化以其內容的針對性、表達方式的滲透性、參與對象的廣泛性的作用效果的持久性,形成對組織整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導向作用,微觀層面對每個人的心理、價值和思想、行為的取向起引導作用,從而形成共同的工作標準和行為規范。
(二)凝聚功能
院校實驗室文化是在成員認識、情感、意志等共同的價值觀念和心理的反映,這就是同類價值意識。一旦被系統成員所認可,會產生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凝聚人心,形成有機整體。同時促進情感相互交融,充分凝聚、調動工作熱情,形成合力!
(三)規范功能
行為規范對全體成員具有約束作用。可以自成一種格局、一種形式,用明確的綱領、制度、文化等形式規范成員的工作行為,迫使其約束自身的行為,達到規范。
(四)激勵功能
在共同價值的基礎之上,尋求其價值和地位。實驗室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可引導廣大成員樹立一致的職業價值觀,激發他們對院校實驗室目標的強烈認同感,使成員之間互相對照、互相影響,互相激勵,提升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院校實驗室文化建設的途徑
院校實驗室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經歷從無到有、從模糊到清晰、長期積累、循序漸進的建設過程。
(一)領導重視,能級分明,建立院校實驗室文化建設組織運行體系
建立起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各負其責的組織領導管理體系,明確各能級部門的職責,形成領導謀劃、高效管理、全員參與的有機整體。
(二)建章立制,科學管理,促進院校實驗室文化建設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制度是保證院校實驗室工作目標任務達成的重要依據,使實驗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執法有據。
(三)創新思維,彰顯特色,實現院校實驗室環境文化人性化、和諧化、現代化
環境文化建設是突顯本行業特色的很重要的一種載體。有利于促進人與人、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
(四)拓展視野,借鑒經驗,推進院校實驗室文化載體多樣化
文化建設需要依托各種載體來承托。合理吸納新鮮元素,創新傳播載體。舉辦比武競賽、演講等活動,舉辦格言、論文征集、創辦專刊等形式進行文化宣傳。營造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院校實驗室文化氛圍,達到水滴石穿!
四、結語
院校實驗室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應瞄準既定目標,建立長效機制,逐步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院校實驗室文化,促進院校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辭海(下)普及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4365
[2]紀連好,樊榮.油庫安全行為管理與控制.解放軍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王海燕(1972~),女,漢族,天津濱海新區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油料勤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