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偉燕 陳葆
【摘要】英語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中,聽力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和關鍵。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不能僅限于課堂學習,需要通過課內、課后、及網絡相結合進行?;谌蝿招徒虒W法,文章探討了英語專業 “課堂-課后-網絡”三維立體聽力教學模式,論證其對學生提高聽力理解能力、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聽力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 英語專業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2013年學科建設專項資金項目 (2013WYXM0061)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1-0101-01
傳統的英語聽力教學模式以學生聽音并完成練習為中心,教學手段和資源單一、忽視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忽視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學生聽力理解能力提高緩慢。這些方面已受到廣大教學科研者的重視,逐漸開始英語聽力教學改革研究[1],其成果對聽力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诖?,本文試從課堂、課后、網絡三維立體教學出發,以任務型教學法為指導,探討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改革,以期學生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并對聽力教學改革做出有益的嘗試。
一、任務型教學法研究綜述
任務型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是由交際法發展而來的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國外一些著名的研究者已系統介紹了任務型教學的相關理論。進入21世紀,這種教學方法逐漸引入我國英語課堂教學。它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以素質教育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其核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和“以人為本”。
所謂“任務”,即“活動”,是人們在學習、理解、體會語言之后開展的一系列交際活動。[2]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于一個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有關任務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討論在國內外語言教學的文獻中并不鮮見,但專門針對培養聽力技能為任務的教學研究在文獻中還不多見。學生在有目標聽的同時也鍛煉了說和讀寫的能力,有助于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課堂-課后-網絡”三維立體聽力教學
近幾年來,我院英語專業聽力教學以任務型教學法為基礎,在課堂教學模式上一直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已基本摒除傳統教學模式,建立起“課堂-課后-網絡”三維立體的聽力教學模式。
(一)課堂教學——聽力技能訓練和文化素養培養
基于任務型教學法,課堂教學分為聽前、聽中、聽后三個環節。聽前任務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已有背景知識為主要目的;形式以視聽說為主。聽中任務以聽力技能訓練和理解能力提高為主要目的;形式以視聽及討論為主。聽后任務以主題拓展和討論為主。
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的聽力課堂擺脫了傳統聽力課堂沉悶乏味的不足,形式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變得生動活躍。
(二)課外教學——主題相連,鞏固課堂學習內容
總體來說,英語專業聽力課時少,課堂教學遠不能滿足學生鞏固所學和提高綜合聽力能力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將學生課后聽力學習納入到我們的聽力教學模式。否則,流于形式,學生草草應付,達不到相應的教學目的。
課后聽力任務的完成及其質量無法像課內一樣得到及時直觀的了解,因此教師的監控和指導尤為重要。我們要求學生每周上交任務完成情況,由教師及時批閱和反饋意見,便于學生改善提高。
(三)網絡教學——擴大輸入、增進文化了解
網絡教學是我們三維立體教學模式中的一維,主要目的是通過合理、多樣化的選材和任務設計,擴大學生聽力的輸入量、增進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深入了解。針對聽力網絡教學,我院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在學時上給予保障;還建立不斷更新的聽力資源庫。
網絡教學任務的設計除了遵循任務的真實性和探究性等原則外,還必須多樣化和有趣味性,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其中。
合理科學的網絡教學可以突破傳統聽力教學在量上的瓶頸,豐富學生聽力學習形式及學習資源,擴大輸入量及增進文化了解。此外,學生可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內容,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進度,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3],利于其聽力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總結
經過四年實踐,我院已基本建立“課堂-課后-網絡”三維立體的聽力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生在專四聽力考試部分的成績明顯提高。三維立體教學模式的建立以任務型教學法為基礎,注重最真實視聽材料量和質的輸入,活躍學生學習氣氛,調動其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明.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環境下的高校英語專業聽力課堂教學[J].科技信息,2007(15):431
[2]李學書,辛敏芳.任務型教學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教育論叢,2008(2):82-84
作者簡介:
戚偉燕(1977-),女,浙江海寧人,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