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的不斷提高,計算機網絡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在這個多媒體的信息時代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改革也不能落后于人。小學教育是基礎,只有先扎好根,才能確保以后的發展。對此我們可以從陶行知的思想教育中得到啟發。陶行知先生是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添上了光輝的一頁。本文是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視角,探索小學信息教育改革,以此達到實踐與理論的相結合的效果。
1.信息技術教育的概念
信息技術教育不是單純地指技術上的教育,也不是指以信息技術研究和開發為目標的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由信息技術課程和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兩大部分組成。它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不可或缺因素。當今社會可以說是一個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的現代化社會,電腦、網絡技術的發展已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之中,與教育也是息息相關,多媒體教學早已屢見不鮮,這不僅豐富了教育的課程內容,同時也減輕了教育工作者的負擔。
2.小學信息教育的現狀
首先,現代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 忽略了課外知識的重要性。這是中國教育中最常見的一個問題,也一直都是中國教育的一大“盲區”。很多人都只認為小學六年的辛苦奮斗是為了考到理想的中學,希望能夠以優異的成績跨進門檻高的學校,這樣孩子就會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來。所以就出現了一批“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大部分人都認為計算機網絡是禍害,會毀了孩子的前途,究其原因,還是人們對計算機網絡的認識太少,沒有真正體會到計算機網絡對人們發展的重要性。
其次,學校的設備設施陳舊或不足。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配備計算機和多媒體,但由于資金有限或種種原因導致電腦數量不足,多人共用一臺電腦,這樣使學生不能得到充分的訓練,從而使其喪失對計算機的熱愛,逐漸脫離信息技術時代。
最后,城市與鄉村的差距大。大部分的城市學生已經逐漸進入了信息技術的時代,可是偏遠的鄉村卻對計算機網絡感到陌生,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接觸的機會較少,也就漸漸偏離了信息技術的軌道,和城市的孩子距離也就逐漸拉開。
3.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影響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實踐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還有他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及對待教育的批判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探究。下面筆者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角度,針對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改革問題談幾點看法。
(1)“教學做合一”。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個信息技術發展的時代,教師要根據學習目標和內容來完成教學活動。主課固然重要,卻不可忽視信息教育技術的學習,所以學校應該安排專業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正確地引導學生完成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了解計算機網絡的長處,培養學生的興趣,真正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我們要在教育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教學做”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一體三面”,缺一不可,教與學側重的是理論,即理論知識的學習。“做”側重的是實踐。這強調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2)陶行知教育中的批判精神。 “批判”一詞是指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為作系統的分析,從而加以否定,或是分析判別,評論好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具有批判的精神。首先體現的是對傳統教育的批判。針對“死讀書,讀死書”的教育現狀,它提出用“教學法”來取代,并且先后開展了平民教育、鄉村教育、普及教育等各種形式的教育,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改革創新,這無疑為小學生信息改革技術中城鄉差異大這一現狀提出了良好的解決方法。教育的普及使得鄉村的孩子可以逐漸跟上信息時代的發展,從而縮小城鄉的差距。陶行知的批判精神對中國傳統教育的“盲區”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我們對計算機網絡的態度不可以只局限于其消極作用,更多的要看到它的積極作用。如今信息技術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這就是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看待事物要看其雙面性,利大于弊則可取,反之則舍棄。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利遠大于我們的想象。所以,家長和教師要正確地看問題,全面地看問題,做到與時俱進。但不排除有學生會沉迷于網絡,因而家長及教師對孩子的引導尤為重要。
陶行知先生畢生都奉獻于人民的教育事業,他滿懷熱情,對培養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陶行知先生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當代社會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對改革現代小學信息技術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軍建,楊 新.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20).
[2]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文集: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