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
【內容摘要】有效圖像是地理學科獨有的信息綜合載體和教學工具。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識圖用圖繪圖的良好習慣,建立空間概念,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地理課堂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地理 ?識圖 ?用圖 ?繪圖 ?習慣培養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作為學生不可缺少的學習工具。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正確認識地圖、有效閱讀地圖、認真分析圖表和繪制圖表,是學習地理的非常好的習慣和有效方法,更是地理中的基本能力要求。下面就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經驗,介紹幾種地理識圖的方法。
一、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讀圖意識
我校的生源大多來自南關城區小商販和農民家庭。升入初級中學之前,很少接觸地圖,更不要說會識圖用圖繪圖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魅力,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獲取地理相關知識,并要求學生每天利用15分鐘左右時間翻閱地圖,不斷強化學生的讀圖意識和認圖習慣。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開展“找地名”“說方位”教學活動,學生有自主探究實踐中會發現地名不同,顏色字體都不一樣,有效幫助學生積累找地名的竅門。通過“說方位”,會強化學生的空間觀念,既能鞏固學生學到的地理知識,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又能幫助初中生逐步樹立讀圖意識。
二、培養興趣,養成繪圖習慣
興趣是記憶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釋放興趣這種能力信號,合理運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之者”的快樂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首先,要讓學生體驗到繪圖的成功和快樂。如:在教學《世界的海陸分布》中,我們要降低學習目標,讓學生基本畫出南北半球大洲和大洋的輪廓,準確找出他們所在的位置就可以了,這樣降低繪圖的要求,使各個層次的學生繪圖能力都能得到有不同程度提高,都有一份成功收獲,并不斷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正如美國心理學家L·M·索里所說“興趣的定義就是增加快樂”,教師樂而教之,學生才會樂而學之。
其次,教師還要分階段對學生進行繪圖能力的培養,培養,進而使學生對繪圖產生濃厚的興趣。
1.描圖。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圖,讓學生先用鉛筆描出圖的輪廓,進而再用彩筆勾勒需要掌握的地圖,突出地理事物,增強地圖表現力。如:在繪制世界地形圖中,我們先讓學生用鉛筆畫出各大洲的輪廓,并注意他們的位置,然后讓學生用彩筆涂出各大洲的主要名稱。再如:在教學《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中,讓學生用深藍、淺藍、綠色、黃色勾畫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并觀察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特點。從而對照“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觀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哪條等溫線幾乎重合,其東部穿過什么東西走向山脈和什么東西流向的河流?以加深對秦嶺——淮河這條我國南北重要自然分界線的印象。
2.隨機繪圖。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準備地理圖畫本,在上課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在黑板上畫簡單版圖,學生一邊聽一邊隨著教師把圖畫出來,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畫圖和語言而自然轉移,做到手腦并用,視聽結合,思維集中,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樹立地理空間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從直觀的地理簡圖中襯托出來,使學生獲得生動而深刻的地理知識。繪簡圖能把知識化繁雜為精練,因此學生在繪制時,只求神似,不計細節。例如,在學習“我國鐵路干線的分布”時,先指導學生讀我國鐵路干線分布圖,在圖上找出南北干線、東西干線的起止點和經過的省級行政區,再找出重要鐵路樞紐:北京、鄭州、徐州、株洲、蘭州、成都位于哪些鐵路線交匯處,然后讓學生在空白地圖上用紅筆畫南北向的鐵路干線,接著用藍筆畫東西向的鐵路干線,完成繪圖后,學生很容易記住我國鐵路“四橫五縱”的特征。
3.臨摹繪圖。教師根據教材中的地圖,引導學生邊描、邊熟悉地理事物的位置、范圍、名稱、特征等。通過多次勾繪,使學生對區域的輪廓、海陸位置等狀況就有了深刻記憶。
4.填圖。教師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圖冊》,填出地理事物的名稱,加深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中國的地形》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制作空白簡圖,讓學生填寫,從而加深對地理事物名稱的位置記憶。
三、強化訓練,培養學生識圖的能力
有效培養中學生地理的識圖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達到“善用地圖”“圖文互變”的佳效。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在做好充分的課前做準備,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適時進行恰當、多變的填圖訓練——“圖變文字”、“一圖多填”、“圖變表格”、“表格變圖”——有利于學生“活用地圖”、“用活地圖”。
比如,在復習中國行政區劃時,教師可利用空白中國行政區圖,第一遍填注省名,第二遍填注簡稱,然后再分別填注省會、山脈、河湖、鄰國、鄰海等。這樣既提高了地圖本身的使用效率,又增加了學生對填圖的樂趣,不斷提高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理解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又達到了“既見樹木,也見森林”的效果。
地圖是地理教材最根本的插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直觀教具,是地理的“第二語言”,離開地圖,猶如盲人無法前行。繪圖不僅易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地理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教與學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強化學生對地圖的繪制和判研能力,使地圖成為學生學習的拐杖,使學生真正學會識圖用圖繪圖,學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和技能。
(作者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南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