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愛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冰心散文建構的愛的哲學深深地撫慰著渴求愛的心靈,以母愛、自然之愛、兒童之愛思想主題和簡潔凝練、清新明麗的藝術風格, 將三者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她在哲學層面上對愛哲學的進行思索。在當代仍然有很強的意義。
關鍵詞:冰心;愛的哲學;思考
作者簡介:莫華秀(1980-),女,苗族,湖南麻陽人,吉首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5-0-01
冰心的小說,詩歌,散文讀來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其中有淡淡的憂愁,濃濃的愛。冰心的作品選取的角度都不大,一花,一草,一件小事都能在她的作品中存在。究其原因,是因為冰心的作品是在宣揚愛的哲學。愛,是不分大小的。冰心愛的哲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母愛,兒童之愛,自然之愛。這三者之間各有不同,但是也相互聯系。
一、母愛
冰心倡導母愛主要是在道德層面上。冰心眼中的母愛是平等的。冰心在《通訊十二》中寫道:“母親的愛,竟不能使我在人前有絲毫的得意和驕傲,因為普天下沒有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小朋友,誰道上天生人有厚薄?無貧富,無貴賤,造物者都預備一個母親來愛他。”[1]這里母愛是相較于不平等的社會制度而談的。社會制度不平等,可是母愛是平等的。冰心把目光一路回溯到遠古,以此證明母愛的偉大。冰心的博愛思想與基督教思想有關,她筆下的母親形象也很像基督教的圣母。很明顯,冰心對母親的形象進行了圣化,她是身著白衣的,她是靜穆的,她是滿蘊著愛的。這樣一個形象,無法不讓人對母愛心存感恩。除了在道德層面倡導母愛,冰心也在哲學層面上對母愛進行思索。如冰心在《往事七》中就寫道:“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的天空下的隱蔽。”[2]我們讀到這里,似乎也可以進行這樣的理解。母親這個詞語不只是倫理學上的母親,更是孩子的精神家園,是孩子足以信賴足以得到慰藉的港灣。相較而言,冰心對母愛的提倡力度大于對母愛的思索。其實,母愛有很多種,可是冰心并沒有一一去探究。她的關注點并不是追索什么是母愛,而是提倡母愛本身。
二、兒童之愛
關于兒童之愛,冰心更多進行的是哲學上的思索。對于兒童,她除了關懷之外,還有敬畏。她對兒童的姿態,不像其他成年人一樣是俯視,而是謙卑的仰望。在冰心的眼中,兒童代表宇宙間的神秘。如《繁星(七四)》中寫道:“嬰兒,是偉大的詩人,在不完全的言語中,吐出最完全的詩句。” [3] 因此,冰心在《繁星(三五)》中說:“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4] 冰心對兒童之愛的態度耐人尋味。每個人都是從兒童時代走過來的,但是,當人長大之后,卻往往嘲笑兒童時代的幼稚與笨拙。冰心卻認為兒童并不像成年人所想,實際上,兒童與宇宙的聯系比成年人更加緊密。這一點,實際上是冰心在思索人的本質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存在?在冰心看來,人的本質是存在的,特別是在嬰兒階段。要理解人的本質,就得尊重兒童。
三、自然之愛
冰心是自然的探索者。她眼中的自然是平等的。冰心辯證地看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認為萬物平等,萬物都自有其價值,不能因此而磨滅它的本身價值。在《寄小讀者(通訊二)》中冰心寫到自己為一只小老鼠被“虎兒”吃了感到深深愧疚。她說:“我小時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5]除此之外,冰心認為自然也是具有母性的。如《繁星(一四)》中冰心寫道:“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兒,臥在宇宙的搖籃里。”[6]在這里,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都是自然的孩子。人與自然合而為一。對于自然之愛,阿英曾做出這樣的評論:“和其他作家一樣,她對宇宙的了解,市充滿著神秘的足以誘惑人們的力量。這種力量,使她顛倒了,使她麻醉了,使她對于事件問題不得不冷淡起來。她只是努力于超自然的世界的追求,對一切社會事業表示嫌惡彷徨,她所認識的,只有精神世界。”[7]看得出來,冰心認為自然是平等的,是從社會性的角度探索自然。認為自然是有母性的,是從人性的角度探索自然。不管冰心是以一種什么角度探索自然,對自然的探索本身就值得讓人深思。
四、三者聯系
如果就母愛,兒童之愛,自然之愛三者分別來看,冰心都不是首創者。從古一來,中國就有很多關于這三者的思想。冰心對這三者最大創見在于將三者聯系起來,將三者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這三者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母愛,由母愛將其他二者聯系起來。有母愛,就有母愛的對象兒童,因此產生了兒童之愛。由母愛擴大開去,擴張到自然,由此發現了自然的母性。除了母愛與二者的聯系,兒童之愛與自然之愛之間也構成聯系。兒童與自然最親近,自然會將自身的奧秘在兒童身上體現出來,透過對兒童的思索,可以進而思索自然。當然,思索自然本質的時候,也能夠從兒童身上找到印證。能夠將這三者聯系起來,我想與冰心的性別特征有關,女性相較男性而言,天然地與母性,兒童性和自然性聯系地更緊密一些。總之,冰心的“愛的哲學”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參考文獻:
[1]冰心著,《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P121
[2]冰心,《冰心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P9
[3]冰心著,《冰心詩選》,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版,P22
[4]冰心著,《冰心詩選》,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版,P12
[5]冰心著,《冰心文集》第三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P86
[6]冰心著,《冰心詩選》,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版,P7
[7]阿英:《謝冰心小品序》,《謝冰心小品》,光明書店193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