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翠芳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情境;簡潔;實用;趣味;時機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7—0098—01
教學情境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背景,適時利用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數學知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由于缺乏種種考慮,使得教學情境低效,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呢?
一、創設的教學情境要力求簡潔與實用
真實的教學情境不是為了觀賞,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額外添加些什么。教學就如平常生活,簡單有效、樸實無華才是真。因此,創設教學情境要力求簡潔與實用,同時還要有利于學生充分感知體驗,能清晰明確地切入主題。
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節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以學生的小手為素材,引入植樹問題的學習。這一做法有平凡中見新奇的效果,既新穎又有趣。學生很自然地利用自己的手指,清晰地看到手指在并攏、張開的活動中所呈現出來的點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這時,教師再提問:“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到這樣的間隔嗎?”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事物、事件中發現類似的間隔。
二、創設的教學情境要具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創設教學情境,也要突出知識的趣味性。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學內容上來。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考慮到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因此教師可以適時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做一個游戲: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袋子,每個袋子里各裝了兩個球,有的袋里放的兩個全是白球或全是黑球,有的袋子里放的是一個白球和一個黑球。要求每個學生一次只能摸一個球,看一看是什么顏色的球,摸好后繼續把球放進袋子里,另一個學生繼續摸,每組推選一人記錄。學生感到新奇,便產生了興趣?;顒咏Y束后,每一個小組匯報摸球結果,教師很自然地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等概念。把單調、重復、類同的數學知識游戲化,是調動學生積極投入學習的好方法。實踐證明,創設有趣味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三、創設教學情境的時機要合適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充分說明了時機的重要性。創設情境也不例外,只有創設的時機合適,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適時創設教學情境。
1. 在糾錯、評議時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作出周密的策劃。但是課堂是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因為一個小問題出現一些教師無法預料的意外,而這些意外往往又是比較寶貴的教學資源。此時,教師若把握時機,適時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植樹問題”,學生擺小棒驗證時,筆者發現仍有部分學生沒有考慮到第一棵樹和最后一棵樹之間應相距20米,想當然地擺了5根。此時,筆者索性將錯就錯,隨機創設了糾錯、質疑的情境,請兩個學生陳述各自的想法,大家共同辨析、補充、說明。道理越辯越明,通過辨析,學生對植樹問題中的“間隔”、“間隔數”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理解得非常透徹,印象非常深刻。
2. 突破難點時,創設動手合作的情境。每節教學都有重點和關鍵點,而往往這些重點和關鍵點又是難點所在。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創設有效的操作情境,引導學生動手合作,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學習“梯形的面積公式”時,讓學生一起試著剪拼圖形,相互啟發。這樣不但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踐證明,情境教學為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空間,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若注意教學情境的特點,適時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必定會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和神奇,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學生才能走出數學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數學、活動數學、探索數學的綠洲。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