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瀛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的高中數學教學研究也迫在眉睫,數學對整個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還能并將其有效地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從而引導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目前在數學教育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弊端,譬如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教師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學習內容枯燥乏味等等。眾所周知,學習數學可以鍛煉人的思維和邏輯,所以針對目前數學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是當前高中數學教師不可回避的任務之一。本文將對目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如何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全面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學生培養 高中數學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2.069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hich Takes
Students' Development as a Starting Point
ZHANG Ying
(Xuzhou No.2 Middle School, Xuzhou, Jiangsu 221005)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ducational reform, student train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also imminent,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hav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students can not only rigorous log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nd also effectively applied to real life, in order to guide people's daily lives. However, the current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such as the mathematical form of a single classroom, teachers lack the appropriate expertise, learning content and so boring. As we all know, learning math can train a person's thinking and logic, so f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mathematics to analyze and propose solutions is one of the tasks of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math teacher can not be avoided. This article will appear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pose how students develop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Key words students' development;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search
數學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智慧結晶,高中數學教學研究一直是廣大數學教師研究的課題之一。數學是一種科學,是人類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數學蘊含著科學精神,所以數學教育就應該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義不容辭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邏輯思維,數學又代表著理性,所以,數學教育還應該培養學生從容理性的價值觀念。所以,為了將數學教育與現實生活更好地結合起來,要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不斷進行數學教學研究,培養學生的數學精神,進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1 關于數學
公元前4世紀,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數學家認為數學就是量的科學。16世紀,英國數學家培根將數學分為純粹數學和混合數學兩種。17世紀,笛卡爾認為,所有關于順序和度量的研究都與數學有關,20世紀的羅素認為數學所講述的內容沒有人能夠真正弄明白,同時,對于其所說的內容是否正確也沒人知道,總之,數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①數學是人類思維的一種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對世界積極進取的想法和追求,同時通過縝密的推理進一步發揮人類的創造精神。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認為,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同時數學也是闡述自然界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有效工具和科學語言。數學在人類的理性思維和智力發展過程中都起著獨一無二的作用,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所能培養出來的數學精神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所需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和能力。基于此,要不斷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研究,從而培養出更多的數學人才,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2 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內容傳統老舊
目前高中數學教學內容主要包括集合、函數、三角與向量、數列、不等式、立體幾何、平面解析集合、概率、統計等,然后再根據相應的教學進度進行內容拓展。可見在課程選擇上,具有經典性的數學內容相對較多,但是缺乏具有現代性意義的數學教學內容。同時,分析導論過多,數值計算較少,這不僅缺乏現代性的數學思想和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方式的突破。同時,由于當前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是有一定要求的,致使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協調,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育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與所安排的課時相沖突,使得數學課程的內容體系與現實的實際工作嚴重脫節。②在實際生活中,學到的知識難以應用到實際中,甚至使學生對學到的內容沒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導致印象不夠深刻,這也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由于現代生活中對人才要求的多樣化,也加大了教學組織的難度,導致了理論難以應用于實踐的現象。
2.2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單一
就目前的教學手段來看,大部分的教師還主要以粉筆教學為主,對多媒體的使用相對較少,同時,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也相對有限,對于一些需要動態展示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進行生動、形象、具體的演示,所以導致學生的印象不深、理解起來也相對困難。還有在立體幾何的教學中,只通過學生單一想象圖形的立體性去解決問題難度相對較大,嚴重的挫敗感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老師在黑板上畫圖的過程中和講解的過程都會浪費學生的課堂練習和思考時間,如果能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給學生一個更直觀的展示,也能使課堂更生動形象,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接受度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最后使學生能夠由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學習效率也會有空前的提高。就教學方法而言,顯然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其發散式思維。而目前的數學教學課堂依然是以講授加練習的方式為主,很少用到學生更能接受的方式教學,因此,導致學生的厭學心理加重。
2.3 過分注重數學學習的結果
眾所周知,我國采取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制度,所以在教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輕過程,重結果,輕能力,重實踐的現象,這使得學生每天主要的任務就是做大量的課后練習與習題,枯燥反復的習題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對數學產生厭惡情緒。尤其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更是雪上加霜,很多習題做不會,也聽不懂,最后導致他們放棄對數學的學習。③其實數學學習的真正意義在于拓展學生思維,從而指導學生將所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時,學習數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不只是為了取得好成績。所以,過分注重數學學習的結果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是沒有什么實質性作用的。因此,要不斷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前提,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3 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的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3.1 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教育的發展在于把握時代精神與確立新教育觀念。首先,對于傳統教育中不合理的部分要及時摒棄或修改,幫助數學教師從傳統的教育思想中解放出來,盡量發揮其創造能力,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從而轉變教學方式。同時,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以培養學生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然后,樹立人本教育理念,幫助數學教師提高自身教學素養,加強知識理論體系建構,不斷開拓新思路和新的研究領域,增強教育實踐活動的合理性,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也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教師如果能夠積極主動進行創造,不僅能夠提升教師教育的能力,還能挖掘教師潛在的巨大能量,為教育事業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忽視學生的學習感受和學習興趣,時刻銘記學生才是知識的接受者,在教育過程中扮演著最重要的主體作用,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的相應能力,以此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作為知識的主體,應該是高中數學教育改革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同時要給予學生相應的尊重,充分體現出我們以培養學生為宗旨的教育目的,在尊重與關注學生的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3.2 ?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所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不遺余力地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培養學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在數學解題和講解過程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在給學生相對寬泛的思考時間和學習自由的同時,要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自我發展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靈活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中解決問題,也可以組織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研究和探討,以學生培養為主,進而樹立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最后,還要與學生深入探討數學內容的審美內涵,培養學生數學美感,以此讓同學們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帶領學生進入到更加奇妙的數學世界中。真正做到以學生培養出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④
3.3 淡化教學結果、重視教學過程
注重教學過程可以彌補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的缺陷,同時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還會幫助學生自己去尋找和發現規律,在此基礎上獲得更為深入的數學知識,并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探索能力和發掘能力。在此基礎上也能夠使數學更趨近于生活,淡化教學結果是數學學習向數學活動轉變的過程,不僅能夠提高數學教育的實效性,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做到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潛在能力,也能夠使學生的這種潛在能力得到有效的發揮和應用,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的教育目的。
現在的數學教育多以統一的大綱為指導,在統一的考核制度下進行常規性的教育和學習。然而,學生的智力和基礎都不盡相同,這種教育模式顯然存在著缺陷和不足,所以要努力以學生培養為出發點,盡量豐富教學形式,做到因材施教。同時,由于教育如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育的重視度也進一步推進了高中數學教學的改革,并基于學生培養的理念進行為落腳點,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加大了社會對人才的渴求,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在數學教育過程中要以培養學生為主進行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并發揮人本觀念的作用,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注釋
① 陳蓓.中學數學學案教學的研究與展望[J].教學與管理,2012.1:55-58.
② 康媛媛.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數學教師素質結構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86.
③ 趙永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體會[J].學周刊,2014.17:154.
④ 張玉芳.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J].學周刊,2013.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