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
【摘 要】住房問題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直接關系到國民的最基本的生活質量,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民權民生問題.我國的住房保障制度是國家和政府依據法律規定,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對中低收入家庭,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家庭的基本住房權利給予保障制度,它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對策建議
一、國內外住房保障制度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一)國外住房保障制度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從發達國家或地區住房保障制度的分析來看其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標具有大眾性,他們的住房資資源的分配由市場機制調節,同時有國家和政府有必要和有責任進行支持和干預,住房建設投資以私人企業為主,住房權屬傾向自有化,國家經濟發達,住房制度相對完善;
(二)國內住房保障制度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我國已經建立起了以經濟適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積金制度為內容的住房保障制度,解決了部分低收入的住房問題。但由于我國住房保障制度啟動較晚,保障覆蓋面小,在執行過程中存著一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和完善。住房制度必然是由市場機制和住房保障制度有機構成、各負其責的制度。從一些市場經濟國家解決住房問題的經驗看,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政府通過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支持住房保障,運用多種政策手段給予低收入群體不同的保障支持力度,幫助低收入群體獲得基本的住房,目標責任制管理和明確了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目標及具體考核辦法。當前房價的過快上漲使住房保障制度建設更具緊迫性。
二、我國目前住房保障制度面臨的問題
(一)住房保障的發展及現狀分析
目前保障性住房的資金來源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為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住房建設資金的可持續的長期穩定供給局面由于租賃型保障房建設比重的不斷上升,障性住房的覆蓋面逐漸擴大將面臨壓力。受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同時2010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緊縮調控使得土地出讓收益下降,因此,政府的財政狀況并不樂觀,政府資金直接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壓力不斷加大。未來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依然會是最主要的問題之一。
(二)我國目前住房保障制度面臨的問題
1.住房保障制度種類單一,覆蓋面小
①保障房供應量不足,覆蓋面過于狹窄當前我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中很大一塊來源于土地出讓金的收益,有的甚至高達60%多,成為“土地財政”。保障房的增加勢必會沖擊商品房市場,造成房價下跌,地價下跌,從而直接影響到土地出讓金的收益,影響到地方財政收入,這是地方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
2.經濟適用房制度監管無序、分配不公
我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由于設計上的不完善使其保障功能違背了公平的初衷,導致其保障功能大打折扣。廉租房覆蓋面小,面臨分配對象如何界定的難題。流動人口、農村進城務工群體等住房弱勢群體,不利于體現公平的原則。
3.廉租房制度資金來源不穩定
這次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廉租房建設,分別按每平方米300元、400元補助,而實際造價約1200元—1500元,有的還要更高。
4.住房公積金制度繳存率偏低且單一
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對象是中低收入群體,但在對政策的目標群體的收入審核方面存在著困難。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嚴格的收入審核制度,且工資外的隱性收入也難以搞清,因而存在中上等收入者投機獲得經濟適用房的現象。而這部分住房若是作為“資本品”在隱性市場上租售,則不僅會擾亂住房市場,還將降低住房保障政策的效用,加劇經濟適用房供不應求的局面。目前不少地方保障性住房的準入、退出機制是跛腳的。
三、推進我國住房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對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的概述以及住房保障制度在國內外發展歷程的分析,結合我們目前保障制度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進一步探尋推進住房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推進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切實可行的監管框架
公共住宅被認為是最有效的住宅保障制度。②但至今我國全國人大始終沒有頒布一部統一的、專門的住房保障制度方面的法律。目前與住房有關的規定一般只限于部門規章,更多的是以決定、通知的形式出現。其法律位階太低,對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強制力不足。這其中影響比較深遠的包括,2005年的《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申請、審核及退出管理辦法》,2007年的《經濟適用房住房管理辦法》和《廉租住房保障辦法》。
(二)增強住房保障制度相關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
住房問題是任何社會和國家都不可忽視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衡量標準。③建立專門的住房保障機構,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這樣的做法有利于解決住房問題。
(三)擴大住房保障制度的種類,延伸住房保障制度的覆蓋領域
如何確定中等較低和最低收入家庭,目前我國并不是一個科學的標準。如果受保護的對象界定模糊,導致住房保障泛化,這可能導致真正需要政府提供住房的家庭無住房。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登記和咨詢,篩選應用保護家庭實際收入水平,防止住房保障對象認識錯誤。西南城市居民的收入申報制度已全面展開,但仍然是一個薄弱的環節。為此,應該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建立和完善住房檔案系統,完善個人信用制度,政府住房保障對象的嚴格審查,認真落實身份認證制度。
(四)增強我國住房保障制度執行能力,完善監督管理手段
保障性住房的申請人一般以家庭為申請單位,且有嚴格的戶籍限制。公租房擴大了保障范圍,突破戶籍限制,家庭和個人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申請入住公租房。重點突出“重點發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過市場調節解決。”由于沒有完善的收入審査制度,如果放開戶籍限制,會讓許多不符合條件的人享受保障性住房,這完全與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相違背。當前,首當其中是完善收入審查制度。健全的收入審查制度面臨著諸多困境,較為突出的一點是盡管保障性住房制定了很多嚴格的準入制度,但是實際中卻很難實行,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四、小結
住房保障對建設我國社會主義保障制度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也無疑是我們和諧社會建設方面進一步發展的結果。但是,住房保障在支持我國房地產經濟發展過程中,住房保障制度啟動較晚,種類較為單一,保障覆蓋面小,難以滿足需求,經濟適用房制度存在購買對象界定不準,涵蓋面過廣。投資比重下降,供求矛盾尖銳化,監管無序、審核不力,導致腐敗、分配不公。為了能更好地服務于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的發展發,推進住房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本文提出了如下相關的對策和建議: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切實可行的監管框架;增強住房保障制度相關機構可持續發展能力;擴大住房保障制度的種類,延伸住房保障制度的覆蓋領域;增強我國住房保障制度執行能力,完善監督管理手段。
注釋:
①曾祥鳳.中國公共住房制度運作機制:[碩士學位論文〕.四川:四川大學,2007.
②張群、黃維:《對我國住房保障的人權思考》,《法律適用》2010年.
③黎曉武:《論我國城市居民住房權的實現保障》,《法學論壇》2010年.
【參考文獻】
[1]成思危.中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目標模式與實施難點[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1999.
[2]宋士云.新中國城鎮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歷史考察[J].中共黨史研究,2013(10).
[3]史雪輝.探索公共租賃房多元化融資模式[J].上海房地,2010(12).
[4]褚超孚.城鎮住房保障模式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