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寶



摘要:提出了一種職業院校課程與職業工種證書相融合的“課證融合”模式。該模式參照“任務引領型一體化訓練模式“完成了“樓宇自動化技術”課程“課證融合”模式的設計——方法設計、教學內容設計及學習任務設計,并進行了“課證融合”案例分析。
關鍵詞:課證融合;樓宇自動化技術;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5)05-0052-03
以往的職業資格培訓不計平時成績,學員只要通過職業資格的最終理論考試及實操考試即可獲得相關證書。學員就算不來上課、不完成訓練任務,教師也無法監督。為了提高訓練質量,強化訓練過程,2010年,深圳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提出了基于“任務引領型一體化訓練模式”的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鑒定,即平時任務訓練占總實操成績的60%,每次訓練任務均要完成相應的理論作業及測試,理論作業分數計為理論成績。學員培訓完成后,只需要參加最終的實操考試即可,占總實操成績的40%。通過“一體化鑒定”模式,可以全程監控學員,并確保學員能完成所有的訓練任務,達到相應的職業資格水平。
針對社會人員,采用“一體化鑒定”模式能有效提高學員的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學員的專項能力;針對在校生,由于學生沒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基礎及技能基礎,且教學設備、教師配置不能滿足“一體化鑒定”的要求,如果完全按照“一體化”鑒定模式操作的話,需要大量的學時,高校教學安排無法滿足。那么,如何在高校推廣“任務引領型一體化訓練模式”?
根據“任務引領型一體化訓練模式”的教學改革思路,結合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鑒定,筆者提出了“課證融合”的教學模式,將課內實訓項目與“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過程考核實訓項目(占60%)融合,將課內理論作業及理論考試與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理論考試融合,學生只需要參加“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綜合實訓考核(占40%)即可獲取相應證書?,F以“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的“設備監控”模塊(“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有五大模塊)與職業院?!睒怯钭詣踊夹g”課程的融合為例,進行詳細介紹。
一、“課證融合”模式方法設計
“課證融合”模式包括實操融合和理論融合兩個方面,如圖1所示。實操融合是指將課內10個學習任務與“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助理級)16個過程考核實訓項目(占實操考試的60%)對應;理論融合是指每個章節均安排理論作業,期末進行一次理論考試,學生即可免考“智能樓宇管理師”職業資格理論科目。對在校生而言,只需要參加實操綜合考試(占實操考試的40%)即可獲得相關證書,完全實現“課證融合”。
二、“課證融合”模式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以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培養為核心,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學習情境,并規劃出本課程的一系列學習任務——電梯監控系統、供配電監控系統、給排水監控系統、照明監控系統、冷熱源系統、空氣處理系統等。同時,將課程內容和課程順序進行解構與重構,將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融為一體,職業技能訓練貫穿始終,注重知識銜接。課程教學內容重構如圖2所示。
三、“課證融合”模式學習任務設計
根據“任務引領型一體化訓練模式“的思想,首先要開發相應的訓練任務,在開發過程中,主要依據以下幾點:學生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及知識結構;任務從簡單到復雜,且后一個任務既涵蓋前一個任務的知識點,又是對前一個任務的提升;任務之間應有相似的操作流程,學生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提升技能水平。
為此,把樓宇設備中的各個子系統進行了細分(如圖3所示),開發了控制器面板操作、CARE軟件基本操作、電梯系統監控、供配電系統監控、給水系統監控等10個實訓任務。
那么,如何安排這些任務的順序呢?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輕松、掌握得牢固呢?我們按照從信號類型的遞增到控制方式的遞增,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進行安排。信號類型的遞增是從最簡單的只含有DI的電梯系統,到含AI、DI的供配電系統,再到AI、DI、DO的給水、排水系統,最后是含4種信號的其他系統??刂品绞降倪f增是指從最簡單的只需要監視不需要控制的系統,到只有一種控制方法的系統,再到兩種控制方法的系統,最后是三種以上控制方法的系統。
按照這兩種遞增方式排序,10個任務的順序如圖4所示。由于從最簡單的任務開始學習,難度不大,學生基本能理解并掌握,且大多數任務的訓練流程基本一致——建原理圖、進行點的編輯、硬件配置及控制方法設置、下載調試。在多次重復流程的任務中,再逐步增加難度,學生很有成就感。任務設置非常符合學習規律,在確保學生對知識點、技能點掌握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那么,課內的學習任務設計好后,如何將課內學習任務與深圳市智能樓宇管理師實訓項目對應呢?因深圳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的智能樓宇管理師培訓每次只有三節課(2.5小時),且要完成至少一個任務的訓練,由于基本不講理論知識(要求學員有相關的理論基礎,或上課前自學理論),在三節課的時間里教師先實訓演示,再由學生完成相應任務,時間剛好。但對于無理論基礎的在校生,顯然課時是不夠的。在每個任務實訓之前,教師必須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會占用比較多學時。如果按深圳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的16任務來完成,學時遠遠不夠,所以盡量將16個任務中同類的合并(如表1所示)。例如,將任務4(電梯運行狀態檢測編程與運行測控)及任務5(電梯自動監控系統的維護與保養)合并為學校實訓中的任務3(電梯系統的監控)。這樣,既可確保有足夠的學時講解理論知識,又有足夠的學時完成訓練任務。
綜上,本文提出了一種職業院校課程與職業工種證書的“課證融合”方法,該方法參照“任務引領型一體化訓練模式”完成了“樓宇自動化技術”課程的“課證融合”方法設計、教學內容設計及學習任務設計,給出了詳盡的“課證融合”案例,值得相關專業及課程實現“課證融合”借鑒和運用。
參考文獻:
[1]李長虹,馬陽,閔光培.任務引領型一體化高技能人才訓練模式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11).
[2]趙志群,楊琳,辜東蓮.淺論職業教育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的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8(35).
[3]胡力勤,侯靜宜.“任務引領型一體化模式”在建筑高技能人才培訓中的應用研究——以智能樓宇管理師為例[J].科技信息,2013(18).
[4]茅小海.以任務為引領的維修電工理實一體化教學[J].職業,2011(2).
[5]徐玉平.任務引領型一體化教學模式在CAD/CAM教學中的運用[J].學園,2012(8).
(責任編輯:張維佳)
Abstract: A course and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mode between the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vocational trades certificate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makes reference to "Task-leading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 to complete the design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mode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including design of methods, of content of learning task, and the case study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mode" is also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course and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course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