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靈覺
【摘 要】高職英語教學應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首位,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積極發揮英語交際能力與職業能力的整合功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人競爭力。本文論述了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了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針對高職英語的職業化特點,教師應豐富課堂內容,提高學生和教師對教學評價。
【關鍵詞】高職英語 職業能力 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047
近幾年,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迅猛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應用型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從事各種職業,適應生產、管理、建設第一線需要的技術人員。就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導向,能力是核心。隨著社會生產的專門化,對專門性的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高職英語在眾多高職院校中都是一般的基礎課程。教授的知識單一、層次較低,難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英語過于重視公共等級英語考試,忽視了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比如交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導致學生英語素養不高,畢業后很難達到企業的用人需求。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重視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把英語教學和專業教學結合起來。
一、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一)存在的問題
我們經過大量的調查和分析,發現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眾多問題。
首先,對高職英語重視程度不夠。學生認為在以后的就業中,只要掌握專門的技能就行,英語能力和素養不重要,沒必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很多學生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英語。教師認為高職英語是公共基礎課,只要教授最基本的英語知識就可以了,沒必要區別不同的專業專門教授。從學校的角度看,高職院校受師資條件的限制,英語教師隊伍薄弱,人數較少、專業素養不高。高職英語課程安排較少,只有綜合英語,不注重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
其次,高職英語教材使用不合理,缺乏針對性、實用性。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中提出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培養適應職業要求的技術型人才。然而,很多高職英語使用的教材與學生所學專業無關。學生學到的英語知識缺乏實用性,由于各專業的英語詞匯專門性強、難度大。所以,不經過專門學習,學生很難閱讀專業知識較強的英語書籍,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如: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很難讀懂國外的相關著作。這就導致學生產生了英語無用論。
第三,高職英語評價體系不合理。高職英語過于重視英語等級考試。把等級考試的內容作為英語教學的重點和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等級考試只是檢測學生的基本英語知識,對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考察不夠。教學以此為評價標準,忽視了英語的交際功能,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培養的人才也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
(二)問題的原因
產生這樣的結果,原因多種多樣。教學理念、教材編排、教師水平、學生自身特點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由于高職教育在我國發展時間較晚,教學經驗不足。高職英語大都借鑒普通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但是,普通大學教育和高職教育有很大不同,高職教育培養的是實踐應用型人才。普通大學教育側重于專業理論水平的提高。此外,相對于大學英語教育,高職英語不管是教師的數量和專業水平還是教學設施都遠遠落后于普通大學教育。高職英語外教的數量較少,英語語音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數量不多。
二、解決的措施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為了高職學生的終身發展我們要采取一定的解決措施。首先,學校和社會應增加投入,加強各方面對高職英語的重視程度。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觀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或社會實踐中感受英語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師應該花費一定的時間擇優選擇適合不同年級和不同專業的英語教材。最后,改變之前的評價體系,建立以培養基本職業能力為基礎的評價體系。
(一)加強師資投入,提高高職英語的重視程度
學校進行宣傳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高職英語在求職過程中或職場競爭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采用視頻、圖片、漫畫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也可以通過舉辦相關活動,來提醒學生英語的重要性。可以是模擬招聘會、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或職業技能大賽,最直接的方法是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英語作文大賽、英語話劇大賽等。這些比賽不僅能讓學生得到了良好的鍛煉,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素養。社會應該加大對高職院校的投入,鼓勵高職院校把更多資金用于高職英語教育,如:建立聽說實驗室、聘請外教等等。
(二)優選教材,鼓勵教師綜合多種教材,取長補短
高職英語教材多種多樣,教材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判斷教材好壞的標準是適不適合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教師應當按照一定的原則選取適合高職學生使用的教材。
1.針對性原則。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主要內容,高職英語教材必須與教學目標相適應,具有針對性。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每個專業所要求的職業能力并不完全相同,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分年級、分專業根據不同的能力要求,選擇相應的教材,設置相應的課程。由于課程安排有限,教材的內容不一定能全部學完,這就要求教師了解教材的核心內容,在講課時詳略得當,突出核心內容。
2.實用性原則。
教師選擇的教材應該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一方面,適合學生當前的英語水平和專業素養,難易得當。另一方面,教材在實際運用中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所學知識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三)改變高職英語評價體系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高等大學相比,在教學目標上存在很大的差別,教學評價也應有所不同。高職英語教育的教學評價應更加側重于能力方面,不應把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標準。高職英語教學評價應該多角度進行。從內容上看,既包括課上所學內容也包括課外延伸內容。從評價對象來看,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還應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從評價的標準來看,減少考試測評在教學評價中的比重,提高課堂評價的比重,評價標準多樣化,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旅游管理的學生對表達應變能力要求更高,文秘專業學生對書面寫作能力要求更高。
高職教育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經驗不足,對這方面的研究不夠。英語教育作為高職中的公共基礎課,在高職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使高職英語教學專業化、職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