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平 柳見亮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現代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應用性、技能型人才。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和長期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重理論講授,輕實踐實訓的現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缺乏教學做一體的項目實訓課程是主要因素。以項目實訓課程建設為導向,加快構建適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課程體系,是促進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實訓 項目課程 “教、學、做”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12-02
一、“教、學、做”一體化項目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一)傳統課程不適應實踐教學要求
1.以教師為中心。傳統課程體系在學科型教學模式下,基本上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活動為輔。教師按教材分章節循序漸進地將課本理論知識講授給學生后,再組織學生集體進行實習實訓,通過理論卷面考核,及格即宣告學生掌握本課程知識能力。
2.重學科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長期以來,在課程結構中偏重學科基礎課程,偏重學術性知識傳授,過多強調知識系統性與完整性,違背職業教育技能傳授的基本規律和原則,“課堂上講生產”和“黑板上開機器”現象普遍存在。
(二)以項目實訓為載體的課程處于起步階段
對高職教育來說,項目實訓課程是對學科課程強有力的挑戰,但相關實踐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目前,盡管許多高職教育院校在項目實訓課程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項目實訓課程開發受到傳統課程體系影響,在開發具體項目課程時往往脫離崗位工作分析,項目實訓課程的針對性、應用性不強。 二是理論和實踐脫節。有些課程開發來源于工作過程,并進行相關的課程改革,但實踐中沒有結合教學模式改革進行,課程很難實施推廣。
(三)高職學生特點適合教學做一體課程模式
從目前情況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是當前我國學科型教育體系中不夠成功的“落后者”,他們的共同特點是:
1.大多數學生的智能并不比那些高考高分學生低,而只是對學科型、邏輯性較強的理論性知識的學習方式方法沒有掌握好,喪失了學習這些知識的興趣,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相當多的學生屬于心靈手巧型,動手技能較強,形象思維較強、興趣廣泛、好動少靜,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理論知識,但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則堅持不懈,希望找到與興趣一致的工作(職業)。
3.由于長期受到的挫折,使他們書本課程知識已經厭倦,不知道哪些知識在考試中是有用的,以及如何取得考試好成績,對學習的專一性、主動性和積極性都不高。
基于以上分析,這些學生是具有適應形象思維的特點,他們更容易成為技能型、技術性、技藝性人才。只是傳統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挫傷了他們求知欲望。因此,這部分學生適合于“在做中學、學做交替”教學模式培養其動手操作技能。
二、“教、學、做”一體化項目實訓課程體系構建
(一)借鑒國外職業教育課程模式
“項目實訓”課程最早是由全球領先的高端IT培訓品牌——“蘭賽普學院”開創的IT精英培養模式,其宗旨是為包括金融行業、電信行業、互聯網行業、政府行業、管理咨詢行業和軟件行業等各高端行業領域培養和輸送項目實操型和技術緊缺型的IT人才。其主要特點包括:一是運用現代職業教育課程理念,實現“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二是在項目課程開發上實現由“學科知識導向”向“能力需求導向”轉變。三是在課程內容結構上由“理論系統”向“能力系統”轉變。課程內容以應會實用技能培養為主,應知理論為輔,理論知識輔佐于技能,以“必需夠用”為度。四是在教學模式上要實現教學過程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
(二)“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模塊做到知行合一
職業教育最大的特征是把求知、做事和技能結合在一起。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訓操作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的有效途徑。教學做一體化概念是教師教和學生學有機結合,邊教邊做、邊學邊做,學生學習過程也是學做和練習過程,教師教是指導和示范,學生學是通過模仿和反復學會獨立操作完成,使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操作訓練融為一體,增強了學習的真實動感、體驗和感知,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三)“教、學、做”一體化課程開發
1.項目實訓課程開發要解決的問題創新和優化
由于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行業技術構成出現了向技術密集型轉化的趨勢,勞動力的技術內涵日趨豐富,綜合化、信息化日益成為新專業、新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課程開發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課程選擇什么創新內容,另一個是這些將內容如何優化。因此,課程不但需要專業知識的綜合、技能訓練的綜合,也需要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叉整合,為培養技能復合型人才服務。
2.項目實訓課程結構模塊化
模塊化課程的優點:①靈活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②利于多元整合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和發展諸項能力;③有利于形成學生的合理知識結構;④有利于不同層次職教之間溝通、銜接。
3.項目實訓課程內容綜合化
面對目前高職生源文化素質差異較大的特點,在課程內容上包括知識智力技能和動手專業技能,在這些崗位技能內涵中,要選擇有利于培養智力技能的模塊化課程,而動手專業技能則體現針對性,師資和設備實施條件及企業參與程度等實際條件。
三、“教、學、做”一體化項目實訓課程實施
(一)實訓項目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
項目實訓課程它必須要與工作崗位相對應。實訓項目的確定有多種劃分方式,有的可按工作崗位來劃分,有的可按工作過程或工作流程來分。項目實訓課程本質上是“工作任務驅動”課程,因此,項目模塊首先要明確工作任務、目標和具體要求,圍繞主要解決“是什么”和“怎么做”的核心問題,包括考核和學習結果評價。
(二)項目實訓課程實施主要步驟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實訓課程主要有四個步驟:一是描述項目工作任務,包括工作任務性能、規格要求,完成該工作任務所需設備、工具、材料、條件等。二是教師演示講解技能要領及相關知識,啟發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中思考。三是由學生動手,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期間教師進行指導和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四是師生進行點評總結。由分組學生代表對項目過程進行展示,并進行交流由學生找出各自的優缺點,然后由教師打分。四個步驟體現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理念。
(三)項目實訓課程教材開發
項目實訓課程教材支持,包括:紙質、電子、網絡教材、教學文件。遵循現代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理念,與企業緊密結合,組織企業專家、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師聯合開發校本教材,同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微課、MOOC課程、模擬實訓設備、車間和工廠、模擬實訓軟件、模擬生產工藝、模擬實驗等信息技術手段。學生通過各種自助形式進行相互交流學習,拓寬知識領域,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通過網絡資源及時互動、交流和互助,不斷優化教與學的互動氛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
[2]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學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郝超,蔣慶斌. 構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職教課程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20(0530).
[4]陳志新.對高職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7,(08).
[5]楊東進.從高職就業情況反思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教育論壇,2007,(04).
[6]高職項目課程開發指導手冊 寧波高職院“高職項目課程開發課題組”2007年3月
作者簡介:
王劍平(1955.8-),男,山東濰坊人,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
柳見亮(1984.7-),男,山東濰坊人,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