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能夠彌補教學與生活脫離的問題,緩解應試教育下教學內容與生活無關的現狀。其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性,讓小學數學與生活相互融合。在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中,學生可以充分體現其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文章主要就小學數學課堂中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生活化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20-02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課堂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相背離的現象并不少見。大多數生活化教學僅僅只是形式與口號的擺設。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仍然保留著傳統的教育理念,依然使用者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學方式方面都無法將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其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小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將生活問題數學化,將數學問題生活化,讓來自生活的悅動音符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回響跳動。
一、針對小學生特點,挖掘生活化素材
小學生的注意力與專注程度有限,他們往往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有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與生活過程中多多觀察和了解,掌握小學生的心態與愛好,找到其興趣點,才能夠做到寓教于樂。例如在進行《加減法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學生們都十分熟悉的《丑小鴨》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提問:大家聽過丑小鴨的故事嗎?在故事里丑小鴨一開始是什么樣子的?后來又變成什么樣子的了呢?同學們回答:丑小鴨一開始很不好看,受到了大家的排擠,后來長大了變成了一只白天鵝。教師說道:現在在教室里也有四只丑小鴨,只有大家將丑小鴨身上的數學問題解決了,丑小鴨才能夠變成白天鵝!你們愿意幫助丑小鴨嗎?教師在黑板上指出丑小鴨身上的連加、連減計算題2+4+2=?1+7+2=?9-1-3=?8-3-2=?請你計算出結果,并且說出計算順序好嗎?學生在回答出正確答案后教師可以講丑小鴨換成白天鵝。這一教學設計抓住了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童話人物“丑小鴨與白天鵝”引導大家進行加減法的計算,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緊密聯系日常生活,整合生活化素材
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就是要貼合小學生的生活環境與生活體會。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習內容與學生所熟悉的情境關系越密切,學生主動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深,教學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來進行教學,積極引導小學生接受并且參與。例如教師在《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常見的含有三角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形狀的物體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能夠直觀的觀察。
大家看看上面分別有哪些圖形呢?哪些圖片是已經學過的呢?哪些圖形是新認識的呢?教師展示了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十分常見的圖形,學生們的注意力被吸引,紛紛積極回答學生問題。教師在教授了學生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的特征后,可以讓學生在上圖中找一找,這張圖中哪里運用到了平行四邊形不穩定的特征呢.....?這一教學設計緊密聯合了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環境,將孩子們日常所見到的的事物帶到了課堂,并且將其賦予數學含義,使得學生接納知識的興致更高,求知欲望更加強烈。
三、開展生活數學體驗,創設生活化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導入小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以有趣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進而會主動積極的開展學習。例如,教師在進行《認識人民幣》知識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創設在超市購物這一情節。將例題穿插在購物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購物過程掌握人民幣的幣值、兌換等知識點。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貼合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有很多生活問題都可以通過數學知識來解決,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上數學課。
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價值與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數學生活化教學理念也成為了教師所關注的重點之一。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徹底落實生活化教學并不是短期就能夠實現的,需要教師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才能夠讓來自生活的悅動音符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鞏彩宏.實施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發展[J].山西教育教學,2012(3):38-39.
[2]楊念魯.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高效課堂[J].中國教育學刊,2010(12):27-28.
[3]宋珍珍.淺談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J].中華少年,2012(2):181.
作者簡介:
沈寶琴(1966.7-)女,山東臨沂人,山東省臨沂市高新區臨沂雙月湖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