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春
【摘 ? ?要】語文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大載體,在學生受教育階段,語文一直作為主要科目之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小學時期是學生開始學會學習的基礎階段,這一時期的語文學習是學生開始接受中華文化熏陶的開始,通過語文的學習,使小學生學會讀書識字,學會去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設計 ?教案設計 ?意義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75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國家教育部對小學語文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采取一定措施,來實現新課標的要求?,F在的教學活動總是會經常性的出現偏差,由于考核制度的壓制,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總是會有一些情況將教學活動設計認為是對學科知識內容的強制規定、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概括性描述,然而這一教學活動的目的性太強,忽略了素質教育,沒有將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目的,而只是單純的追求教學任務和教學成果。這種教學設計如果在小學階段就開始盛行,就會在學生心里根深蒂固,對學生的學習生涯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為了一改傳統觀念下的教學活動,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加入了教案設計,教案設計可以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嫁接,提高教學效率。
一、將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理念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系統策劃。現在的教學過程卻少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僅僅是將理論運用于另一理論的解釋或承接,這種教學最終只會導致書呆子的形成,而教學設計是把一般的教學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的過程。這一過程的主旨是設計出低耗高效的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在各方面都取得最佳的效益,這更是協調了教師教學任務和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矛盾。新課程理念中,對教學設計做出了這樣的概括:
1.要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語文作為國學內容,生活中無處不體現語文,小學語文學科的主要教學方向是讓學生學會識字,學會閱讀,學會寫作,這一系列課標要求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說話,學會在與不同的人交流時,應該運用怎樣的語氣,怎樣的語言。語文的實踐性在眾多學科中是最強的,因為學生的談吐舉止無一不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內容。在綜合性方面,語文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習思維,不同于數學培養專門的數學思維,因為數學思維的養成是為了解決數學創新題,而語文思維,是為了眾多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所以,語文對學生學習其他科目都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師不能一味的只是為了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語文學科的綜合意義。
2.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階段的教學主要還是以趣味教學和以情教學為主,傳統教學方式并未貫徹創新探究的環節,教師一味選擇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匆匆忙忙的記,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腦中卻沒有多少知識,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完成了教學任務,剩下的讓學生自己去消化理解,教師的后續任務就是檢查,這無疑是給學生重壓,導致最終的效果并不會太好。
為了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并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創新一種師生都樂于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小學生處于形成思維階段,這一階段教師只要靈活運用教學方式,便可輕易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首先,就是要與學生做朋友,一改教師高高在上的等級教學,建立一種師生平等的教學關系。其次,將機械授課改造為學生小組討論、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教師發揮引導作用的教學活動。
3.課程內容面向生活、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語文學習要不斷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國現在已經逐步實現了經濟、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所以,要將教育水平也提高到全球化的高度。這就需要教師擴大教學資源,拓展課程內容,小學語文課程內容一般都是簡單的故事短文,并未涉及太多與現在社會科技發展相關的內容。所以教師在搜尋教學資源方面的時候,小學生能接受的課程內容高度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
二、教案設計要全面體現課程內容
教案是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猶如學生的預習工作,教案的設計是把握整節課堂的關鍵,是控制課堂節奏保證課堂按計劃進行的關鍵。
第一,小學語文課程的標準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小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能力,再通過后面的學習訓練,具備可以根據上下文的內容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有關詞句的含義。第二,就是要訓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在閱讀時通常都會有這樣的陋習:用手指著去讀課文,一個字一個字的蹦著讀,這樣的閱讀方法是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改正的,課程標準要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能夠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朗讀課文,年級再高一點就需要有感情的去朗讀,在朗讀過程中,了解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小學階段,語文要求的表達方法和修辭方法都不多,所以學生在閱讀課文時,要養成邊讀邊去發現修辭和表達方式的好習慣。教師在編寫教案時,要將課堂所需的記錄資料都準備好,有關課文的內容也要提前整理好,以便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舉例來說,五年級的課文《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課文的前半部分描寫了老人與海鷗的相處默契,他們之間相依相隨的畫面讓人感受到人與動物之間相處的和諧美好,這是整篇文章的情感線索,教案中一定要體現出來。后半部分通過描寫老人的去世,海鷗用它們獨特的方式進行追憶和哀悼。這時教師可以拓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這篇課文拓展出人類要愛護自然的觀點,讓學生自主討論人類破壞自然地行為,并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在講完基礎知識之后,提煉出課文的難點,這篇文章的難點就在于文章是通過寫話練習來升華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全文貫穿的感情線是整篇文章的亮點,同時把握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難點。
這篇文章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同時也掌握了分析課文的基本能力。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將重點詞句標注出來,通過字、詞、句來一步步的引導學生,讓學生思考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那么真實生動的表達出來,進而拓展到學生的寫作方面,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風格。教師可通過多種方式入情入境,讓學生有感情的去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那真摯的感情。
總而言之,教案的設計要體現教學活動的真正目的,實現語文學科的真正社會意義和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