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斐 張傳雪
【摘 ? ?要】在目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中,聽力成為了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主要瓶頸。鑒于此,筆者嘗試將圖式理論應用于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為改進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學效果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圖式理論 ?獨立學院 ?大學英語 ?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07
一、圖式理論
圖式(Schema)起源于哲學,1781年德國哲學家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了“先驗圖式”一詞,認為概念本身并沒有意義,只有當它與人們已知的事物相聯系時才產生意義。
然后圖式應用于心理學領域中。英國格式塔心理學家巴特萊特(Bartlett)是第一個提出“圖式”這個說法的心理學家,他在著作Remembering(Bartlett,1932)中首次提到“圖式”這一特定術語,隨后逐漸被他人所引用。所謂“圖式”是指一個人已經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在大腦中的集結,是大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是一種記憶的存在方式。
隨著計算機科學、信息論和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圖式理論逐漸進入了語言學領域。20世紀80年代,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哈特作了大量研究把圖式概念發展為完整的理論,對現代圖式理論的完善作出了重大貢獻。他認為圖式理論是關于知識是怎樣被表征出來的,以及對知識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促進知識的應用的理論。
圖式是已知信息儲存于人腦長時記憶中的知識構架,當人們在處理新信息時,需要與已知信息、過去經歷聯系起來。對新信息的組織、理解和記憶取決于頭腦中已經存在的圖式,輸入的信息必須與這些圖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加工處理過程。
圖式可分為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主要指學習者已具備的語言知識總和,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內容圖式指與語言材料相關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語用知識和專業知識,因涉及語篇的內容和主題,又稱為主題圖式。形式圖式指學習者在篇章、修辭等方面具備的知識系統,對文章體裁的掌握程度,也被稱為篇章圖式。
二、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的一種新模式,其辦學定位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而辦學質量是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核心。作為一門培養語言應用能力的公共基礎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的辦學質量。在大學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中,聽力是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和關鍵。然而,目前的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聽力卻成為了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主要瓶頸。下面從學生與教師兩方面來對此加以闡述
(一)學生的問題
語音、語法和詞匯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在教學中發現,獨立學院的學生語音基礎薄弱。一些學生對常見的語音現象不了解,如重讀、弱讀、連讀、失去爆破等,導致自身發音不正確,就更不用說對聽到的音做出正確的反應。學生學習詞匯時主要靠死記硬背,詞匯量偏少,在上精讀課時都弄不懂一些單詞的基本意義和發音,更別提去聽懂它們了。語法是語言的框架,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會嚴重影響語言學習,但獨立院校的學生尚不能熟練運用高中階段的基本語法。除此之外,獨立學院學生也嚴重欠缺與聽力材料相關的常識和背景知識,在聽力過程中經常出現歪曲其意甚至無法聽懂講話內容的情況。由于英語底子薄,他們在英語篇章體裁,話語邏輯等方面的知識幾乎是空白。以上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英語聽力理解。
(二)教師的問題
首先是教學方法單一。大多數教師把聽力課當成了聽力測試課,僅關心學生是否能聽懂,而不去關注如何促使學生聽懂。這種操練式的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感到乏味、疲倦、注意力分散,直接影響了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其次是落后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只是放放錄音,對對答案,未向學生傳授任何聽力知識和技能,形成了效率低的現象。此外,獨立學院學生由于基礎差,對英語學習沒什么動力,早已習慣了死記硬背和填鴨式教學。通過以上分析,為改進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教學效果,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進行教學。因為圖式理論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向我們揭示了語言學習的規律,所以應用圖式理論來進行聽力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圖式理論在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
(一)豐富學生圖式類型,提高聽力教學效果
首先著重豐富學生的語言圖式和形式圖式。語言圖式是聽力理解的基礎,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初期階段,教師應該設置語音練習環節。先復習所學音標,糾正學生的錯誤發音;再講解失去爆破、連讀、重讀、弱讀、同化、等語音概念,并進行強化訓練。詞匯是制約聽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必須注重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詞匯教學法促使學生記住單詞并定期聽寫單詞,幫助學生建構一詞多義和同音異義的圖式框架。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注意積累英語聽力中常涉及的習語、俗語等,積極建構新的圖式。語法方面,應幫助學生熟悉在連貫話語中的各種語法現象。另外,形式圖式對于聽力理解也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學生如果了解篇章結構方面的知識,聽前就可以依照聽力題目和選項對聽力文本的篇章結構進行預測,有助于理清文本脈絡,抓住話語的主要意思。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聽力材料常出現的體裁和邏輯方式,構建形式圖式。在豐富語言圖式、形式圖式的同時,逐漸構建豐富的內容圖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大量與西方國家相關的各個方面的資料,拓寬他們的視野,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度。在聽力過程中,有了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生就能很迅速的激活大腦中已有的內容圖式,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二)精心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構建新型的聽力教學模式
聽力教學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聽前導入階段、聽力理解階段和聽后鞏固階段。本文將以21世紀大學新英語《視聽說教程》第一冊Unit4 Part2 Section B為例,結合圖式理論和三段式聽力教學法,建立新型的交互式聽力教學模式。
1.聽前導入。聽前導入主要是幫助學生激活有關聽力材料的已有圖式,或直接提供相關背景知識讓學生建立新的圖式。這一階段可以幫助聽者縮小信息范圍,培養他們對即將要輸入的信息進行預測的能力,提高理解的準確性。
Section B是圍繞節禮日展開的聽力練習,學生對此話題比較生疏,即學生頭腦中沒有相關的圖式。教師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幫助學生建立這個新圖式:一種是讓學生提前閱讀或搜索與節禮日相關的材料,然后在課堂上討論這個節日的起源、現狀及慶祝活動等問題;另一種是教師在課堂上直接介紹關于節禮日的背景知識。然后,教師帶領學生朗讀“word bank”中的生單詞,提醒學生注意“boxing”的一詞多義,減少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語言知識方面的障礙。另外,要求學生在聽之前快速瀏覽一遍題目,并根據這些題目選項預測將要聽到的內容。在此階段,一方面學生已激活與節禮日相關的(下轉第101頁)(上接第108頁)圖式,另一方面根據題目選項進行的聽力材料預測,更完善了學生關于節禮日的圖式內容。
2.聽時展開。上一階段為學生理解材料內容做好了知識鋪墊和心理準備。所以在該階段,要將圖式理論中的“自上而上”與“自下而上”的聽力策略相結合。“自上而下”的聽力方式是以語篇的整體內容為中心,聽者利用激活的圖式和經驗對文章進行預測,從總體上把握篇章大意。“自下而上”的聽力策略是以詞句等細節為中心,從最低的語音層面、最小的文字單位開始,向高一級層面逐步擴展,最后獲得整個聽力內容的理解。
教師應先運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引導學生利用已激活的圖式,結合節禮日起源及現狀兩大問題進行泛聽,從整體上把握好篇章大意。泛聽之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饋,找出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盲點,有針對性地播放聽力材料。接下來教師該采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引導學生根據聽力題目的內容將注意力放在一些關鍵詞上,同時對重要或易忘的信息記筆記。教師也可在一些地方進行停頓,提醒學生注意關鍵詞或相關重要細節。按照此方法,依次完成Task1和Task2.最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饋,重復播放某些難點句子,并讓學生跟讀模仿。
3.聽后及時鞏固。聽后階段的任務是鞏固和加深新建立的圖式,并將有關圖式存入長期記中,從而成為學生知識系統的一部分。因此,在此階段,教師可讓學生對所聽內容采用復述、主題討論、角色表演,寫作等活動鞏固新建的圖式。具體做法如:讓學生把節禮日的起源復述給全班同學聽;也可以將學生分為小組,讓他們模仿此聽力文本,討論并展示其他節日的來源及現狀。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圖式理論對改變目前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法,改變落后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練習聽力的興趣,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Bartlett,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何廣鏗.英語教學法基礎[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6.
[3]巫亦君.獨立學院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初探[J].海外英語.2013(10).
[4]趙琳.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4).
[5]張麗萍.淺析圖式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6]張亞飛.“圖式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模式的建構[J].考試周刊.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