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打基礎的階段。本文主要闡述了游戲化教學在調節幼兒情緒,促進幼兒智力發展以及培養擁有合群感與應變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探討了學前教育中游戲化教學的開展策略,為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學前教育 游戲化教學 作用 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30-01
1.學前教育中游戲化教的重要作用
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彌補了任務式和灌輸式教學方式的不足,能夠有效促使學前教育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1.1在游戲中教學,可以調整幼兒的厭學情緒
有很多孩子在入學前或者入學之初,都非常向往學校生活,但一段時間之后,一部分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嚴重的還會對上學產生恐懼。通過設置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參與其中,能夠讓他們慢慢忘記家人不在身邊的痛苦,消除對學習的厭惡感,體會到學校是一個快樂的地方,從內心改變對學習的看法。
1.2游戲化教學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第一,形成認知積累。讓幼兒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就獲得對生活的各種反應,積累對事物的認知。通過玩游戲,讓幼兒不斷加深對各種事物的印象,逐漸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記憶力等等。
第二,促進語言發展。在游戲中,小朋友們為了完成同一個目標,互相之間會多次進行語言交流,所以,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開拓想象力。幼兒的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游戲能夠為其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為兒童插上想象的翅膀。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要鼓勵兒童去發現自己的世界。
1.3有助于培養兒童的和群感和參與應變能力
課堂游戲可以將兒童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增進幼兒的友誼,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意識到合作和寬容的重要性。開展游戲教學,可以擴大兒童的交往空間,增加交往對象的數量,讓兒童體驗更多復雜的人際關系,刺激他們的交往欲望,增強他們的交往技能。另外還要讓孩子在游戲中學會關心同伴,分享快樂,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
2.學前教育中游戲化教學的開展策略
2.1 創造輕松愉快的游戲教學環境,開展游戲化教學
學前教育中,教學主體是身心尚未發展成熟的幼兒,相比一些圖案、音樂等,游戲更加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開展游戲化教學時應當從兒童的認知特點以及身心發展出發,為兒童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這一方面有利于孩子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另一方面,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可以運用輕松活潑的游戲化語言,如在小朋友的名字前加上“乖寶寶”、“兔寶寶”等詞語。也可以分角色扮演,按照通話故事的情節來編排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滲透一些常見的學習知識、詞匯以及語言表達等,使兒童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一些新的知識。
2.2 教學中充分融入游戲元素,增添教學各個環節的趣味性
學前教育階段的兒童隨意性較強,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差,所以,通過興趣來引導他們學習是最合適的教學手段。游戲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有趣的游戲,如,丟手絹、老鷹捉小雞等,并引導兒童開動腦筋思考與游戲相關的一些問題。通過游戲的不斷引導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并通過不斷提問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2.3靈活運用游戲化教學的優勢,保證幼兒教學目標的實現
游戲化教學是一種非常適合幼兒教育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如,在教授幼兒音樂課程時,教師可以根據音樂的節奏模仿小動物跳舞、唱歌等,并以這樣的形式引入游戲環節,讓幼兒到游戲中去學習知識和體驗過程,提高學前教育的有效性,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
此外,還可把教學內容融入游戲,以完整的游戲形式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如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通過組織森林演唱會、誰是歌唱家等活動為孩子們安排任務,讓他們分角色進行表演。在音樂旋律和情景的伴隨下,學生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而教師也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了課堂教學的目的。
學前教育階段,充分運用游戲化教學,符合兒童的天性,更易于吸引兒童的興趣,不僅可以促進知識在幼兒中間的傳播,又可以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幼兒教育工作者掌握游戲化教學策略,利用課堂游戲來更好的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在當下教學改革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已經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姚琛.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高祥.通過游戲來學與教:幼兒園游戲教學實踐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4.
[3]范元濤.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
作者簡介:
鄒勝男(1986年2月-),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