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鳳偉
【摘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旨在把這一理念運用到高職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在分析目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通過探索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材施教;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構建科學的考核模式等策略,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以人文本 高職英語 自主學習能力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
1.以人文本教育理念。馬克思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這就是說,教育的根本所在應該是以人為本,順應人的稟賦,提升人的潛能,完整而全面地關照人的發展。
2.自主學習。最早進行外語自主學習理論研究的英國語言學家Holec自20世紀70年代將“自主性”(autonomy)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他認為自主學習就是“對自己的學習能夠負起責任的能力”。從Holec開始,對自主學習研究的熱潮便一浪高出一浪。國內學者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把自主學習與英語學科教學相結合并進行討論,學者就“自主學習” 這一概念發表了不同的見解。余文森等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盡量自學;自己學不懂的,應在教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主動思考。束定芳認為自主學習包括態度、能力和環境三方面。張立新、李宵翔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學習策略的使用能力。
通過研讀文獻,學者普遍認為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就是指學習者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合理規劃英語學習過程,選擇恰當的英語學習方法和策略,并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評價,依據存在的問題做出適當的調整,從而有效學習英語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培養和教師“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差異性,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關于高職英語教學方面,雖然在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突出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在堅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57號文件《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 “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上還存在以下問題。
1.生源結構復雜,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高職英語教學的主要對象就是一些普通高中畢業生、職高、中專學生,甚至還有部分成人學生。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生源結構比較復雜,且多數學生屬于被社會邊緣化的群體,大部分人高考英語成績在60分以下,英語水平基本停留在初中水平左右,由于基礎差,大部分同學對英語學習有畏懼感,甚至有少部分學生堅決抵制英語學習,以上各種情況給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高職英語教材針對性不強,缺乏特色。雖然,高職英語教材都是按照“實用為主,夠用為度”這一指導方針來編寫的,但是,在教材具體內容的設計和編排上卻沒有很好地貫徹和落實“實用性和應用性”的特點。主要變現在:一方面,教材的編寫沒有體現教學對象的差異性,教材內容上絕大部分是關于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英語基本技能訓練,與不同專業對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有些學校所有的高職專業都使用的同一本教材的現象大量存在,不能很好體現專業的差異性,反倒讓學生以為學與不學都一樣,和自己畢業后可能從事的工作沒有太大的關系,一旦英語學習無用論占據自己就會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教材編寫方面也沒有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域之間的差異性,教材內容偏難,教學內容所需要的周期偏長,這些無法適應學生的學習課時少與學生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
3.雙師型英語教師不夠,缺乏先進的高職教育理念。高職院校培養目標是技術型人才,這就對英語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英語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英語知識,還必須有將英語應用于各行各業的能力。而現實情況是,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一般是英語專業的畢業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無法將不同專業知識和英語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對于專業教學來說,只能學習一些枯燥的專業英語詞匯,最終使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興趣。高職學生的英語課時偏少,教師經常是為了趕進度、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了一些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加之學生課堂配合意識不強,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學生的自主性很難發揮出來。
三、高職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運用以人為本的策略
1.充分準備高職英語第一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英語教師和學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英語教學能否順利、有效開展,對英語學習具有導向作用。因此要上好高職英語第一課,除了必要的教師自我介紹、教學計劃和安排之外,教師還應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可通過與班主任交流或者課堂上的學生自我介紹,為以后備課打下基礎。其次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要把高中或中專階段的 “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讓他們了解這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階段,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第三,英語教師還應主動彌合學生的情感需求,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例如,英語教師在第一課可以告訴學生,可以和學生維持除教師之外的朋友和親人關系。一方面以人為本,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另一方面,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情感上接受英語教師,并逐步接受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
2.尊重和關愛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以人為本的教學的出發點就要理解、尊重和關愛每位學生,這也是滿足學生最起碼的心理需求的需要。正如前文所述高職學生是一個生源結構復雜、學習成績和紀律性都相對較差的群體。有的學生長期形成的我行我素、遲到早退、上課說話、睡覺的陋習難改,甚至少部分學生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但這些學生也有其一定的特點,就是渴望老師的關注,一些課堂表現不好的學生課后反而非常熱情,希望通過各種方式得到老師的鼓勵和關愛。這時,老師就要有耐心和愛心,真誠、主動與學生交流學習、生活、思想等,不以成績論英雄,充分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不失時機、恰如其分地贊賞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甚至是極其微小的成績和進步。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不斷積累的過程,每天一個單詞、一句話日積月累,長期堅持英語水平就會不斷提高。尊重和關愛能使學生心情愉悅,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更好地實現自我、突破自我。
3.指導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就是要學生學會使用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引導者和管理者,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一方面,指導學生轉變角色,充分發揮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性,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變成主動的自主學習者。只有真正從思想上意識到知識是自己學來的,而不是教師或其他人教會的,學生才會成為學習的管理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這是自主學習成功的關鍵。另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和特點,分析其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并在學習這一過程中,加強階段性監督和自我監督,評估與自我評估,并通過監督和評估的結果,適時調整學習方法,從而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4.因材施教,營造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教學是英語學習的主渠道之一,其教學效果的高低是否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關鍵。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以人文本,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變“完任務、填鴨式”的課堂灌輸為 “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出發點和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充分利用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手段,通過直觀的展現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較為輕松易學的英語學習環境,同時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課堂討論、小組活動,role-play 、presentation等,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課堂內容與知識應用到英語實踐中去,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促進教學互動,使每節課都能使學生有所收獲,心情舒暢,身心愉悅。提高學習效果。
5.建立多元評價的考核模式。科學的考試模式是實現人才培養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學考核對教學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督作用,考核的目的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在以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為最根本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可以實施動態學習評價,實現評價與考核手段和標準的多樣化,加大形成性考核的比例,注重考察學生的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通過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將考核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在確保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通過評價使學生養成自覺主動學習和反思學習的習慣。考核的內容不僅包括英語語言知識與功能、語言運用能力、學習策略、文化意識,還應當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此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切實推行相應的等級考試制度,讓等級考試成為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導向性指標。如在教學計劃中規定學生在高職英語中要通過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即PETS,從而推動學生從思想和行動上真正重視起英語學習來,達到以考促學、以考促練的目的。
總之,培養高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育思想,堅持以人為本,主動調整好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充分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學生,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創設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環境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師和學生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和奮斗,從而利于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23.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3-67.
[3]余文森.略談主體性與自主學習[J].教育探索,2001(12).
[4]束定芳,莊智象.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205.
[5]張立新,李宵翔.中國一西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比調查研究[J].外語界,2004(4):15-23.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張春梅.終身教育視野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105-107.
[8]張玉青,張瑜.構建科學考核模式促進大學英語教學[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1(6):135-136.
[9]李華,王曦.以人為本理念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遼寧高職學刊,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