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妮 朱桂平 王天予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技能競賽情況直接反應學生的英語技能水平。文章通過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英語技能競賽參與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學生英語技能競賽因素,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等角度提出改進意見,提高學生英語技能競賽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關鍵詞】高職學生 英語技能競賽 調查研究
一、問題提出
作為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能競賽在學生的專業技能養成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學生能力的最直觀的檢測方法。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可以參加的國家級或者省級的英語類技能競賽有很多,例如: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英語口語賽項、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本文擬通過調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對英語技能競賽的參與情況,分析學生英語學習以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期望可以幫助學生改進英語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為教師英語教學改革提供第一手的參考資料。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為了研究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技能競賽現狀,筆者選擇了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英語專業及非英語專業(會計類專業、經貿類專業、機電類專業)的一二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
根據本次調查研究的目的,筆者結合目前高職院校英語類技能競賽及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自行設計了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技能競賽情況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從學生英語技能競賽參與情況與原因、英語學習情況兩方面進行調研。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10份,最終有效問卷103,有效率達94%。
三、調查結果統計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8%的學生參加過校級及以上英語技能競賽,23%的學生參加過且對其仍有興趣,希望有機會再參加比賽。從未參加過英語技能競賽的學生比例高達72%,但是有47%的學生表示想要參加英語類比賽。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是有意愿參加英語技能競賽的,但是有58%的學生認為自己英語水平不高,能力不夠,不能參加英語競賽。對英語比賽或英語學習表示沒有興趣的占42%,還有18%的學生注重專業課學習,沒有時間和精力花在英語技能競賽上。
在本次調查中,參加過英語技能競賽的學生中有86%的人在初賽時被淘汰,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技能水平有限,有47%的學生表示進入高校后,英語能力沒有提高,8%的學生甚至認為英語水平都不如高中了。67%的學生覺得高校課堂英語學習對其英語能力的發展比較有幫助,但是仍然有33%的學生認為不太有幫助甚至完全沒有幫助。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看出我校學生英語技能競賽參與情況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學生英語能力差,英語技能水平不夠,對英語學習、英語競賽興趣不足。
四、影響學生英語技能競賽的因素分析
1.英語基礎薄弱。與本科院校相比,當前高職院校仍然是高考生的第二選擇,甚至是一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學生迫不得已的選擇。因此,大部分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弱,學習成績差,尤其是英語成績。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除了學院最熱門專業(國家級重點專業會計專業)學生,其他專業包括英語專業的學生高考入校時的英語成績都非常低,一半左右是不及格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使其在英語專業技能發展上存在較多的障礙,尤其是英語口語方面。而目前的英語類技能競賽大多是口語或演講類的比賽,鑒于此,高職院校學生英語技能競賽情況并不理想。
2.個人興趣、動力不足。由于英語基礎薄弱,很多學生英語課堂上聽不懂,對自己的英語水平缺乏信心,對應于學習自暴自棄,產生厭學情緒,幾乎放棄英語學習。例如在英語課堂上,經常有學生回答問題時,不做任何思考,直接拒絕回答或者“不知道。”另外,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他們更關注自身專業的學習,重視專業技能的發展,忽視英語技能的養成。在高職院校,如火如荼地舉行的專業技能大賽相比,學生對英語技能競賽的反應差強人意,很多學生參加英語競賽僅僅是希望能在期末測評時獲得加分,甚至個別學生只是隨大流報名參加。
3.英語技能訓練不足。學生英語學習或訓練時,主要側重于英語基本知識的積累,例如增加英語詞匯量,熟練英語語法,而對英語主要技能——聽說讀寫方面的專門訓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自主學習時,相關資源和條件十分有限。例如,英語口語方面,很多院校的英語角僅僅是一個名稱,真正開展的活動很少,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地點和對象進行口語訓練,他們更多地僅僅是閱讀一些英語文章,缺乏英語口語的實際運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學習時,能獲得的英語技能訓練機會較少。目前的高校英語課堂仍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雖然有些教師力圖轉換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實際收效不大,受教學資源條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
五、改善學生英語技能競賽情況的建議
1.提高興趣,提高學習動力。“在外語系的過程中,對語言學習者產生較大影響的情感因素包括冬季、態度、焦慮和性格等。”相同環境下,同一課堂中,不同的學生個體表現不同,這是因為每個個體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是不一樣的。要想學生能夠積極參加英語技能競賽,就要從心理上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英語的動力。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英語學習資源,積極開展第二課堂,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更多的學生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到英語學習中,而不僅僅是強硬灌輸信息。通過這些具有實踐性和趣味性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改進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建立適合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例如,對于愿意積極參加英語技能競賽的學生,其參與情況可以作為期末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這也為學生參加英語技能競賽提供一定的動力。
2.改善條件,增加英語氛圍。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條件建設主要集中在校內外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場所上,而在英語這類公共基礎課程上投入較少。在英語學習上,學生教師可利用的只有幾個配有基本設備的語音室,只能進行基礎的讀寫聽說訓練,沒有較豐富的資源可供使用。再加上教師資源有限,很多班級是采用合班授課,根本無法使用語音室,只能在普通的多媒體教室上課,這樣連基本的聽說訓練都無法有效率的實施。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設備的利用率,豐富學生英語學習資源,用課外自主學習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提供更多的英語技能發展機會。語言技能的養成需要合適的語言環境,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有助于英語技能的養成,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的養成。雖然無法在高職院校中創建純英語環境,但是可以通過組織英語協會,定期開展英語角活動,舉辦趣味英語競賽,開展英文影視欣賞活動,激發更多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增加全院的英語氛圍,也有利于學生英語技能的訓練發展。
3.完善教材,改變教學模式。教材是重要的教學工具,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英語教材的選擇應該滿足學生英語技能發展的需要,符合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貼近學生生活,銜接學生專業知識,體現高職教育的職業導向。因此,面對全校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選擇更適合授課學生的教材,或者直接編寫適用于不同專業的英語教材,將情景化直接體現在教材中,強調學生的英語技能訓練;根據專業要求,注重學生實踐運用,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英語課程也在積極不斷地進行改革探索,力圖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英語水平較低,英語學習興趣不足,他們過分依賴填鴨式教學,但是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又往往差強人意。“教學內容必須從語言點的講授轉向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傳統教學方法與新的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絕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學生的英語技能得到訓練。
英語技能競賽能直接體現學生的英語技能水平,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檢測工具。參加英語技能競賽,能夠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果;英語技能競賽對教師的教學也有很好的反撥作用,促使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珍珍.論情感因素與英語教學[J].考試周刊,2010(32):102.
[2]徐麗華.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及改進[J].外語教學與研究·考試周刊,2010(32):101.
[3]文艷玲.論大學生英語競賽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J].廣西教育,2013(12):22-23.
[4]羅惠,周麗華.試從大學英語競賽看高職英語教學[J].華章, 2013(16):198.